单身=人生不完整?

转自网络

编者按:为了赶在某个年龄前结婚,至今还是好些人,包括他(她)们的父母,为之费尽心机的课题。这仅仅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单身=人生不完整”。其实,婚姻才最有可能造成不完整的人生。其中的原因已经在“结婚为何”大量讨论了。

对中国女性而言,那种“人生不完整”的感觉是如此普遍,我们真该责备这个社会——它让一个单身女性的生活被无情贬损,就像这样的言论:

你还单身?太挑了吧。你自我中心,不成熟,你孤单绝望,真可怜。你或许有份好工作,可那工作不会爱你呀。你是工作狂,女强人。你还有性生活?荡妇!没有吗?你已经成老女人了吧!你对工作很投入?不对吧,那只是在填补你结不了婚的空虚。你快乐吗?你只是自以为快乐吧。没有丈夫,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你将孑然一身地老去。

即便你的生活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充满了友情和激情,这仍然救不了你。社会是通过你属于谁来对你进行定义。如果你真成功了,你就成了靶子。别以为那只是你自己的事情。 Continue reading “单身=人生不完整?”

纯洁和性应该分开谈

。咪蒙博客。 2012-06-04 23:02 | (分类:默认分类)

梁文道说过一句牛逼的话,纯洁和性应该分开谈。

一个妞上过10个男人,每次都是出自于真挚的爱;另一个妞守身如玉,只为在婚姻市场上把自己卖个好价钱,有的甚至口交肛交什么都来,单把膜留着,哪个更纯?

《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莉香,跟完治上完床还得逞地笑,总算把我爱的男人给睡了;而里美,一脸清纯、我见犹怜地抱着完治,哀求他别走——在我心里,莉香是真善美,而里美就是死贱人。

爱和恨都他妈的光明磊落就叫纯。 Continue reading “纯洁和性应该分开谈”

异性友情交友–绕过婚姻,不是情人

笔者倡导不是情人的异性友情关系,个人认为在婚姻以外,至少有两份异性间的友情,这样可以避免“不爱妻子(丈夫)爱情人”的喜新厌旧的情况。并且家里一个外面一个,很容易发生二元对立。而有两个异性间的友情则可避免非此即彼的对立窘境。个人以为以异性友情三个为最佳,如果有特殊喜欢的可以发展第四个,但绝不要超过第四个。

 一、异性间的友情,不同于情人。
因为情人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而异性间的友情仍属于友情范畴。婚姻或情人的关系,一般要求相对专一,而异性间的友情,不要求专一,否则就不是“友情”了。

二、亲密友情的友伴倡导相对长期和稳固的关系。也就是如果双方满意,正式建立了异情友情的交往关系,则这样的关系以两三份为佳(因为一份的友情容易变质),建议以四份异性间友情为限(指从今以后而不是某一时段同时)。因为过多的异性间友情交往则流于随便,则不属于异性间友情交友了。

异性间友情交友有着认真而非滥交的态度,又有开阔而不独占的胸怀,既有更多的自由和丰富,又有知足而收敛的智慧。所以将会是懂得此理念者的幸福人生的中庸之道。

三、异性间的友情,也不完全等同的红颜知己或蓝颜知己。虽然可能发展到那样知心、知音的深度,但却不是必然。所以友情可能相对淡一些,因为要求不多,所以更容易结交到满意的朋友。

四、异性间是否能存在单纯的友情,反过来说也即是否会有性关系,要视当事人双方实际相处的情况。

对“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孔融

《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父母有了孩子是一时情动,谈不上恩情,所以说有了生命,本身是没有恩情的。怀孕期间就像东西装在容器里很自然,生出来瓜熟蒂落,大自然待生的过程,一切都无比地和谐和自然,以致于谈什么恩情就庸俗了。

胡适

胡适先生生完子女以后在日记中写到:我生了子女以后呢,从来不敢自居有什么恩情,虽然给了他(她)生命,养育了他(她),如果孩子高兴,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活得不开心呢?就很内疚,因为他(她)是我带来的,不是他(她)要来的,如果我不带他(她)来,他(她)不就没有那些不快乐了吗? Continue reading “对“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的思考”

生子的陷阱?

萧遥 问

谢谢您的回答,但是这回答又无可避免涉及到了另外一些问题。

我们很多人为了生孩子而结婚,有的到了年龄而不甘心没孩子所以找了个还行的对象便成家了。但是,当孩子延续了你的部分基因时,也延续了另一半的部分基因,这使得你和另一半的关系将来无论是白头偕老还是离婚告终都变得无法割舍,藕断丝连。然而,冲着婚姻的伴侣有多少是出于真爱呢?有多少是以为自己是真爱而事实上是爱上了对方所提供的生活品质?或爱上此人将来的潜质?如果没有真爱,而绑住你和原来配偶的关系的正是孩子。如果两个没有深层关系的人把婚姻维持下去,我们往往看到他们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这种没有真正生命力的婚姻,它的维持需要一个外界目标,一是发财,把婚姻的坟墓造成金字塔,而当孩子让夫妻的职业成长和人生选择变得狭小时,孩子自然变成了婚姻的出口和寄托。于是,许多父母希望孩子能赚大钱,有权力、成为成功人士,实现自己的野心。(顺便说,我觉得野心的形成也是缺乏真爱和匮乏的结果,真爱让一切和谐完整,野心是很难形成的)。这种婚姻下,孩子是否是一个有志趣,有正义,真实完善的人 , 这些父母都无所谓。因为婚姻的“因”不完善,婚姻的“果”大抵也不会完善。这是中国的老问题了。

所以问题之一是,是否要真爱或接近真爱才能和其生孩子? Continue reading “生子的陷阱?”

【转贴】父母遗传对智力以及情商、身高等的影响大全

决定智商,身高,情商的父母因素–特别适合未婚的同学择偶的时候

身高是母亲的遗传大。在营养状况下的前提下,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其中妈妈的身高尤其关键。妈妈长得高,孩子也大多长得比较高。

智力是母亲的遗传大。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Continue reading “【转贴】父母遗传对智力以及情商、身高等的影响大全”

性道德与中国婚姻之困扰

作者:广州大学法学院 罗明星

什么样的性道德才是合理的?有两个标准已经被公认,即于社会而言,性道德必须有利于维持婚姻稳定,有利于维系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完整;于个人而言,性道德必须有利于人的自然需要与情感需要的满足。中国人当前的性道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而提出。它的精要可以作如下的概括:性行为只能在婚姻意义上发生,它是夫妻关系区别于其它任何人际关系的最本质特征,一切婚外性行为都是不合理的。表面上这一性道德原则似乎最好地维护了婚姻的神圣性。所以,尽管它正面临着“婚前性行为”、“婚外恋”的越来越大的冲击,但理论界对其合理性却从未发生过怀疑。人们宁愿把现代婚姻所面临的危机归因于性道德的沦丧,却不愿意从性道德本身作出检讨。但现实却常给我们以这样的尴尬:一个人恰恰因为恪守性的道德而将婚姻导向了危机。这种说法可能会令许多的道德家感到愕然,但是,如果笔者把当代的性道德所包含的对现有婚姻的否定客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许多人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Continue reading “性道德与中国婚姻之困扰”

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撒更多谎

有一回,我问一个女孩:“你认为谁更会撒谎,男孩还是女孩?”那个女孩毫不犹豫地说:“男孩。”

“为什么?”

“因为他们想骗女孩子。”

事实似乎真的是这样。在人类的两性之间,通常情况是男性追求女性。男性为了得到女性的青睐,努力在女性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这和动物世界的两性间的诱惑游戏没有本质的区别,比如说,雄性孔雀在雌性面前展示它的漂亮的羽毛。当然,在展示魅力的内容上,人类男性所展示的内容要远比孔雀开屏的内容要丰富得多。为了赢得异性的欢心,有些人类男性比其他动物走得更远,他们不仅展示他们拥有的特质,还会展示他们并不拥有的特质,即“骗女孩子”。在这一点上,人类确实比动物们高明。

为什么男孩要骗女孩,而动物们却不用这种手段?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撒更多谎”

性道德的颠覆

在远古时代,各民族普遍地崇拜生殖器,举行各种形式的男女春会(既狂欢乱交的聚会)。这在现代中国,这叫聚众淫乱,是犯罪行为,而在我们的祖先看来,这是正常的,不参加的人才不正常。古代的许多圣人的出身之所以被宣称是处女所生,或同神迹相关,就是因为搞不清父亲是谁。在那个时代,生殖行为事关部落的生存,性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人口。任何形式的,可以增加人口的性行为都是道德的。

当人类有了私有财产概念,搞清楚孩子的父亲是谁就显得格外重要。不然,岂不要发生肥水流到他人田的情况?!所以不管是一夫多妻,或一夫一妻制社会,女人的贞操不但事关生死,还是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尺。任何婚外性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传种接代、壮大家族人口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兴旺的必要条件。性行为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生殖。所以才会有基督教会竭力提倡的“传教士式”(见“万恶淫为首”)。

问题是到如今,地球已经不堪过多人口的重负,生态已被大规模地破坏。如果人类继续遵守“性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殖”这样的道德,地球就会变成地狱。只有转换性行为的主要目的,将其确定为“寻求快乐”,才符合人类的利益。 Continue reading “性道德的颠覆”

包二奶是正常现象

今天看到李银河的一篇文章“包二奶是最丑陋的事情” 。文中写到:“包二奶是大错特错的,是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妾)的陋习,是欺负女人,是男女不平等,是违反婚约,是违反忠诚承诺的最最讨厌、最最恶心的行为。我诅咒这种现象,我对它厌恶之极,我呼吁中国人把这种行为视为过街老鼠,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把它彻底搞臭。如果可能的话,掀起全国抵制包二奶、搞情人的群众运动,把它搞得灰溜溜的、名誉扫地。”

我没想到,象李银河这样思想开放的社会学家会完全不顾社会现实、人性本质,而拘泥于婚姻制度的死板、过时、不合人性的规定,以至于号召大家对包二奶搞一场群众运动。 Continue reading “包二奶是正常现象”

婚姻也是宗教

大多数宗教都反对性自由,而且绝对维护婚姻制度。因此,信教的人们很难接受本站的观点。也有好些人对于婚姻拥有坚定的信念,他们严格遵守同婚姻有关的一切道德,同时要求别人这样做,其虔诚同信教没什么两样。自古以来,自由思想者和宗教、婚姻卫道者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如果我们每过五十年、一百年回头看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当时的争论,在我们回头看的一刻已经不辩自明。

在今天的大多数人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让不再可能有爱的双方离婚才是符合道德的选择。现代大多数文明国家,包括现代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都是这么办的。

然而根据基督教《新约》的教义,这样做却是错的,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Continue reading “婚姻也是宗教”

寻找另一半?一场空幻想

有性生殖的特点,就是新的生命是由雌雄两个不同个体的生殖细胞的组合、发育而产生的。两个生殖细胞中所包含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基因的变异,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母体、环境的影响,加上婴幼儿时期环境、食物的影响,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便是你有孪生的兄弟姐妹,也是如此。你不同于你的兄弟姐妹,也不同于你的父母,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你,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另一个独一无二的他(她)。而这个他(她)必须在各个方面都令你满意,满足你对性伴侣和生活伴侣的所有要求(如哈雷博士所发现的十项需求,见“拯救婚姻=Mission Impossible”),并使你对他(她)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一夫一妻专偶婚姻创造出来的神话。所谓“人本来是雌雄同体,终生寻觅另一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合二为一”,“寻找另一半”都是无稽之谈。所以,要获得充实、幸福的人生,首先就不应抱着找到那个神秘的“另一半”、“那一个”的幻想。这种幻想只能使人在苦苦求索、和无尽的等待中虚度人生;或者在一次又一次对自己伴侣的失望中,怀着愤焖的、自责的、怨天尤人的情绪度过一生。 Continue reading “寻找另一半?一场空幻想”

性与纯洁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性与一个人纯洁性是对立的。处女是纯洁的,非处女是不纯洁的;婚后才有性行为的比起未婚就有性行为的要纯洁;婚内的性行为要比婚外的性行为要纯洁;从一而终的女人比起再嫁的要纯洁。耶酥是由处女玛利亚所生;孔子也绝非野合所得;童子尿可以治病;童子功也似乎有更大的威力。

所幸,人的纯洁性没有同吃联系起来。如果说吃素的比吃荤的纯洁,吃白饭的又比吃素的纯洁,那么生活岂不是要淡而无味;那么谁还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吃大喝。而政府官员们作为人民公仆岂不是要常常吃白饭?政府官员们岂不是成了吃白饭的了?政府官员们当然不甘心只吃白饭。没有政府的支持,吃白饭=纯洁的概念自然不可能推而广之。简言之,人可以阳痿,但不可以不吃,也不可以光吃白饭。 Continue reading “性与纯洁”

处女真的纯洁吗?

处女真的纯洁吗?这还用问吗?处女不纯洁,还有谁纯洁?!

不错,无论男女都认为处女是纯洁的。因此有的男人娶妻一定要找处女;也有男人出高价和处女性交;也有女人要重修处女膜;也有医院、医生赚假处女们的钱。

有个女孩子说她“基本上谈恋爱是为了结婚”。同样的,有些女孩子更要将处子之身守到新婚之夜。这样的女孩,大家都会认为是好女孩,是自重的女孩。社会对她们赞许。她们也自认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明智的。她们不为恋爱而恋爱,不为爱情而做爱。当情到浓时,她们会说:“Stop! 你要和我结婚才能做。”

一切好象名正言顺。 Continue reading “处女真的纯洁吗?”

女性眼光看一夫多妻

作者: 玛恪丝 来源:猫扑

最近我迷上了“起点”的网络小说,一部接一部的读,倒有些欲罢不能的味道。都说网络小说最大的魅力是YY,也就是“意淫”,而它的主要受众显然是男性,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男性都占据了绝大多数。小说中的男主角们往往智慧超群,外貌出众,能力无与伦比,运道红中透紫,而且个个都能成就一番宏大事业,妻妻妾妾都对其情深义重。 Continue reading “女性眼光看一夫多妻”

一夫一妻制保护的是男人

有不少人认为女人是一夫一妻制的受益者。他们(她们)认为男人受了制度的制约,就只能有一个女人,从而能够全心全意地保护这个女人,并帮助她养育孩子。女人们因此有了保障。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上,即男人们都具有同等的保护女人和养育孩子的能力。

很明显,事实并非如此。 Continue reading “一夫一妻制保护的是男人”

结婚证与贞操带

上星期,结婚为何转载了“到2020年所有的性禁忌都将破除”一文。有读者认为不可能。大概这样想的人还有很多。

这也难怪,我外婆那一辈人年轻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今天的女人们可以穿得那么暴露;可以自由恋爱;可以不把处女贞操当回事;可以一再地换男朋友;可以离婚、再嫁;甚至可以通奸,却还情有可原。

谁能想到呢?当外婆们忍着刺骨钻心的疼痛裹小脚,熬着几十年的欲望和孤独年青守寡的时候,她们怎么会料到社会会变成这样?!这怎么可能! Continue reading “结婚证与贞操带”

巩俐风流碍了谁?

最近,巩俐与外籍男士出现在天安门的事被广泛报道。她过去的情事也又一次成为人们的话题。

通常明星们都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同情人作出亲昵的举动,除非是有意制造“星”闻,而通常有意制造“星”闻者,名气都不如对方,要借对方的名气出一下风头。巩俐却在天安门同一位人们认不出是谁的老外“相互揽腰搂背”,甚至在被人说了:“看,巩俐!怎么和老外抱在一起?”她还“装作没听见,依然故我”。以巩俐有夫之妇的身份和她几乎是全球华人第一女星的地位,她的作为似乎在舆论上捞不到什么好处。难怪会引来人们“诧异的目光”。

巩俐为什么要这样做? Continue reading “巩俐风流碍了谁?”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那是在一次英语口语课上,我们的美国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学习一篇文章并思考文章的问题,下一堂课将用英语进行讨论。那只是老师为了我们练习说英语的一篇文章,但由此却引出了一些思考。我把那篇文章翻译成中文,大意是:年轻的亚瑟国王被邻国的伏兵抓获。邻国的君主被亚瑟的年轻和乐观所打动,没有杀他。并承诺只要亚瑟可以回答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他就可以给亚瑟自由。亚瑟有一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给他答案,亚瑟就会被处死。

这个问题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Continue reading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