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压力-你怎么还不结婚

在大多数人以结婚为必然生活方式的社会里,一个成年人一直不结婚,就难免会引起种种议论。这些议论会涉及到性倾向、性能力、性格、职业、收入等各个方面。

在一开始,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单身男女会经常被周围好心的亲戚、朋友、同事或者同学问起:“结婚了吗?”“还没结婚啊?!”“有没有男(女)朋友啊?给你介绍一个吧。”

如果这位单身者面对这样的关心表现出不耐烦,或不感兴趣,不用多久他(她)可能在不经意中听到这些热心人在他(她)背后议论:

“他(她)好象不喜欢女(男)人。”“他那么瘦!可能发育时出了什么问题。”“他那么胖!大概有什么毛病吧。”“他外出一瓶水都舍不得喝,哪里交得到女朋友!”“他说话怪声怪气的,没人喜欢他吧?!”“他似乎没有胡子。是不是…?”“她飞机场似的,嘴上毛又重…”“他这人整天钻在书堆里,几乎没有朋友,蛮孤僻的。”“她常常很晚才回家,不会是从事什么特殊职业吧?!”

一个人过了四十岁,还是单身的话,人们投向他(她)的目光竟会带着怜悯,好象单身就意味着不幸!当然,这不包括高大英俊的成功男性。但称得上是钻石王老五者,毕竟是少数。

在这种氛围中,一位单身者会在精神上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有压力。他怕人家问他有关结婚的问题,怕别人同情关心的目光,并常常疑心别人在议论他。他在结婚这件事上拖得越久,这种压力就越大。在社交场合中,他常常是绝少数的,甚至是唯一的没有配偶的人。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孤独的、可怜的人,并且极有可能在某个或几个方面不正常:

一. 他的性心理不正常,有可能是同性恋;
二. 他的性功能不正常;
三. 他其它方面的心理或生理不正常;
四. 他性格古怪、孤僻、不易相处;
五. 他有不良习惯,如吸毒、赌博、酗酒;
六. 他有犯罪前科。

如果他是男性,那么还有一种可能:他没钱,没有好职业。

最后,一位单身者意识到只要同大家一样找一位异性结婚,所有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

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工程师这样说:“我不喜欢结婚。我之所以结婚,只是让大家知道我是正常的。”

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这样说:“我内心感到压力很大,好像我现在非得找到一生的伴侣不可。我要是再不结婚的话,我在别人眼里就成了性格乖僻的老姑娘、老处女!”

呜呼!可悲的人们!

注:不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本站文章。

22 thoughts on “社会压力-你怎么还不结婚

  1. monk says:

    社会压力不仅指向结婚问题,连没有男/女朋友都受指责和猜疑。去年夏天在后海偶遇一熟人,问我有没有男友,我答没有,他很关切的批评我:赶快找一个吧!一个人多寂寞!
    靠!此时我无论说什么也不能证明我一个人感觉挺良好。感觉跟冤狱差不多。

  2. 席拉维 says:

    我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让我们一起传播我们的想法吧。谢谢!

  3. 不如看星星 says:

    其实,爱怎样就怎样。选择少数的一方,孤独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你付不起,也无可抱怨。

    在相当部分人的逻辑里,符合他们的标准才是正常的,不符合他们的标准就是变态的。

    潜规则就是大多数奉行的。勉强自己大可不必,改造别人大可不必。强扭的瓜不甜不要紧,暴动却是会流血的。一切任其发展,也许才最符合自然规律。

    不过,还有一种心理。大多数人都这么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说,更不敢去做。憋死活该哈。

    总的来说,来到这里,本身已是一种渐变。来得的人多了,就翻身解放了,和平演变哈。

  4. 维生素C says:

    是啊!同意楼上的观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C’est la vie!
    同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enjoy your life!

  5. caroline says:

    從道理上講,這里的文字都非常有說服力,包括我在內,大多數人都會承認說得很對。但我想提醒樓主的是,一件事情如果看上去無比正確,本身就是值得警惕的。因為這里只有一種証據,即有助于令此處的觀點顯得合理的証據。它缺乏其它一些不含偏見的客觀証據。
    就婚姻話題來講,婚姻必有其對人類有利的地方。俗話說得好:腐化哪個不想搞?就是政策不允許!作為人類自己,不管是歷史上,還是今天,肯定是不樂意天天守著一個人的。但天天守著不同的人也有直接惡果--你無法建立足夠的信任,以對抗生老病死。人是脆弱的,僅有自由不足以支撐起一生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時間里,你必須與他人結盟才能渡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而這個“盟”必須具有穩定性。
    所以說到底,婚姻是種利益的結合。人類之所以到現在還擁護它,是因為這一制度還能為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自由,就不要在生病時報怨沒人看護,沒人心疼﹔也不要為獨自供房而傷腦筋。這是你必須付的代價。
    無論如何,婚姻絕非樓主這里長篇累牘所要說明的那樣一無是處--它或許不是個好東西,但還有用,暫時也沒有更好的東西來取代它。

  6. 萧尧 says:

    很多人怕独身,怕失去婚姻这个窝。有一个美国女人用她的亲身经历表明,人可以享受独身:《享受独身生活》(美)芭芭拉.菲尔顿著(”Living Alone and Loving It” by Barbara Feldon)

  7. 席拉维 says:

    各位,世界正在变化,而且已经变了。

    根据美国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已婚家庭,美国建国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群体的数量已从1950年的80%下滑到今天的50.7%。这意味着美国8600万单身成年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多数群体。目前,非婚人士占据了42%的劳动力,40%的住家购买者 ,35%的投票者,还是纪录上最强势的消费群体之一。

    如果您在本站或在互联网上搜寻一下欧洲各国的相关数据和文章,您会发现人们正在放弃婚姻,而不是拥护它。不结婚的人未必会“在生病時報怨沒人看護,沒人心疼﹔”或“為獨自供房而傷腦筋”。毕竟我们不是东亚病夫,不会花大多数的时间生病。要知道,有许多美国男人因为离婚而失去他半生劳动所得。

  8. caroline says:

    就中国而言,芸芸百姓的实力还没有到粉碎婚姻制度的时候。正如我所说,对升斗百姓而言,婚利本质上是种利益的结合,至少可以降低经济成本--谁也不能否认,两人供房比一人承担的压力轻得多。当然,富豪另当别论,这也是明星们的婚姻大多不靠谱的原因--人家有那个条件!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需要他人的关心,婚姻正好可以对抗衰老和孤独。虽然我们不是东亚病夫,可是当晚年缠绵病榻之时,人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情人或朋友偶尔送来的鲜花,而是相处一生的伴侣默默的陪伴--这会令我们觉得,生命终有沉淀,生命终有重量。
    我不反对独身,独身亦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之一,但每种生活方式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婚姻束缚了人性,禁锢了自由,但人生的复杂性在于,没有任何重量的自由并不能带给人一切美好感受,正所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在婚姻关系中,尽管爱情不可能持久,但长期的磨合、互助和容忍也会积累下珍贵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朋友、性伴都无法提供的,它也会令人体会到人生之美好,其价值不可取代。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凭本能生存,极力把自己的基因传播出去。人类却是可以克服本能,通过责任建立更为牢固的关系,让自己从中受益。如果仅仅是为了与更多的人恋爱和性交,依我看,这种自由还是不太合算的。

  9. caroline says:

    再说一句吧,据我看,婚姻和独身都是平等的,各有利弊。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要从现实和长远的角度衡量。人生既不是光活年轻,也不是仅活年老,总之得依自身的情况来看。我想,用不着把婚姻看得那么坏,但也不必对它寄与太高期望。婚姻就是合作,能合就合,合作不好就算了,不能因为拆伙的人多,就全盘否定合作的所有价值。事实上,合作不愉快更应该多从个人身上找原因,而不该把责任全推给合作方式,更不能说,合作产生的效益根本不如单干来得大!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10. 玲珑 says:

    一个人一辈子对他,对她负责了,到头来谁对自己负责。一段和谐的婚姻当然可以继续,可是如果是无尽的容忍和磨和宁可不要再继续。追求美好是每个人的权力,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他人!

  11. dang says:

    没钱怎么合作,就像没钱怎么和人合伙创业.人也是本能的为了存活长久下去对抗死亡而找结婚这种方式。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利益和物质才是决定一切的东西。

  12. 匿名 says:

    这个世界上“好心的热情人”太多了!这些人不仅仅压迫着你,更是压迫着你的父母,你的亲人,再由你的父母,你的亲人双倍的压迫着你,让你无处可逃,无法呼吸,所以结婚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唯一摆脱困境的方法!!!

  13. Jessie says:

    我觉得不结婚一个人照样过的很好。我也想象过结婚的情形,但我决定还是一个人比较好。我决定自己养活自己。我是英文专业毕业的,英语很好,将来应该不会失业的。我会在30岁之后开始买各种保险。目前刚毕业,想攒些钱为继续深造准备基金。我相信我再拿到硕士后肯定会招到更好的工作。一个人过,想怎样就怎样,而且不用生孩子,不用整天做家务。国外很多单身女性都过得很好,我才不在乎现在那些世俗的人怎么评论呢,只要我自己有钱,活得开心就行了。人是要为自己活的。人就这么一生,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看法而一定要将自己推向痛苦的婚姻。

  14. 席拉维 says:

    20 楼真是21世纪新女性,刚毕业就能有这样的想法真不简单。而且想法很实际。象你这样有独立精神又有实际计划的女性并不多。希望能看到你更多评论或直接发表文章。谢谢!

  15. chingkong says:

    caroline 点中了现实婚姻存在的要义。你也认为“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天,肯定是不乐意天天守著一个人的”,看来也觉得一夫一妻制违反人性,你得出的也只是“暂时也没有更好的东西来取代它”的结论,为什么排斥别人对寻求其他更符合人性的男女关系新模式的努力呢?我觉得你可以再看看博客的其他文章以更多理解博主的用意。对于婚姻制度,我们可以取其精华,除其糟粕,即放弃婚姻这一形式和相应的道德观念,甚至忘记这一概念,取其对我们有益的实质内容。既然你认为那么多升斗百姓都实在需要和别人结盟,就没必要担心破了一夫一妻制的盟,就不会有其他盟诞生,你应该想到的是你现在想不到的盟到时都会诞生。可以参考一下《伴侣重定义》,我觉得那是一种很有参考价值的男女社会关系模式。
    顺便提一下,我们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在法律排斥不结婚,它给不想结婚但想要孩子的人设置了障碍

  16. chingkong says:

    不结婚者的实际压力还在于,因为结婚的人占了绝对的垄断多数,使不愿结婚的人失去了曾经的和本应该容易找到的可以经常相处的朋友,而使自己面临着结结实实的孤独。结婚者人数的垄断,破坏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格局,限制了不愿结婚者实现自己愿望的权利。如果中国有反托拉斯法,非状告它不可,哈哈哈……开玩笑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