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前市长“911英雄”朱利安尼重金了断婚姻

来源:China.com 报道时间:2002-07-12 03:55:43

编者按:今天是911五周年。让我们来看一下911英雄,纽约市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的婚姻故事。在我看来朱利安尼不单是911英雄,在私生活方面,他也充满了勇气。只是美国人太迂腐。

在经历了长达20个月的纠葛之后,美国纽约市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10日终于在开庭前的最后一刻与他的妻子唐娜·汉诺威达成庭外离婚协议,从而避免了一场有损于他形象的、公开的离婚官司。 Continue reading “纽约市前市长“911英雄”朱利安尼重金了断婚姻”

从“欲望上海”看中国人的性观念

近几日,一篇名为《网络追逐流氓老外大行动》的帖子在国内各大知名论坛流传,而这次“追杀令”的发布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博士。事情的起因源于一名上海外教在自己的博客里,“用极其淫秽、肮脏的语言记录了他在上海玩弄中国女人的过程,而这些中国女人大部分竟然是他的学生;与此同时,他又极尽所能侮辱、诋毁、歪曲中国政府和中国男性”。

该行动得到了网友们的积极响应。与此同时,该外教也毫不示弱,开始反击……

这件事情竟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引起这样的反向,我颇为吃惊。在这些人看来,这位外国男人玩了中国女人,更侮辱、诋毁、歪曲中国男性,是难以容忍的。毫无疑问,在他们的观念中,在两性的性行为中,女人还是处于被玩的地位。

为什么不是这些女人玩了这个自以为是的外教呢?! Continue reading “从“欲望上海”看中国人的性观念”

两头落空的婚姻

来源:《婚姻革命》(Marital Revolution),1949 作者:罗素(Bertrand Russell)

早在1949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1872-197o)就说过:

如果把爱情和法律联系在一起,婚姻就会变成两头落空的事。

摩梭人社会-最纯的性关系

在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社会,性关系都与利益和罪恶扯上关系。为什么会这样?罪魁祸首是婚姻。婚姻将性关系与利益绑在一起,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同时排斥婚姻以外的所有性关系。婚前性行为、通奸、性交易等等,都曾经或正在被有婚姻制度的社会认为是不道德的,甚至是有罪的。另外,夫权社会的长期存在,更产生了男女两性道德上的双重标准。

所幸的是,并非所有的社会都将性关系和利益、罪恶联系起来,并对男女两性实施道德上的双重标准。在中国云南省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社会,人们过着母系大家庭的生活。母系家庭中,通常由女性长辈中选一位能干的当家,主持家中事务,及掌管财政。而女当家的兄弟(对下一辈的人来说,是舅舅),则主持家庭外部事务,包括打猎、外出打工、做生意、投资等等。在这个地区,走婚、同居同一夫一妻婚姻共存,而且走婚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超过同居和正式结婚人数的总和一倍左右。 Continue reading “摩梭人社会-最纯的性关系”

嫁给我的敌人吧

一个行将死去的男人躺在床上,对他的妻子说出他的临终遗言:“我希望你在我死后一个月后嫁给乔先生。”

“乔先生!可是,他是你的敌人!”

“是啊,我知道!我受了这么多年的罪,现在该轮到他了。”

性权利三原则

作者:李银河 来源:李银河的博客

编者按:李银河又一次发出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呐喊。但在中国,象她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在野蛮的法律的背后,是一个社会大多数人的愚昧、懦弱;是所谓社会精英的保守、自私和懦弱,以至良心和灵魂的出卖。

自西方性革命后,有一个逐渐被广泛接受的新的人权观念,那就是人类性活动中的三原则,只要不违背这三个原则的性行为就属于人权范畴,就不应受到制裁。这三个原则是:第一,自愿;第二,在私秘场所;第三,当事人均为成年人。换言之,一切在自愿的成年人之间在私秘场所发生的性行为将不受制裁,属于应受保护的人权范畴。 Continue reading “性权利三原则”

一夫一妻制违反自然

在一夫一妻制度下,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只能拥有一位配偶。这看似公平,却违反自然。通过对动物世界的观察,我们发现:狮子也好,猴子也罢,在性方面都是一样的。强悍的雄性,或强悍的雌性同时支配着许多异性。在动物世界里,一对一的形式是极少见,极不自然的,甚至是反自然的。

当然,人类社会不可能照搬同动物一样的做法。但是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只能有一位配偶,是一种看似平等,却不自然、不合理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本质是救济低资质的男人,是人类在性关系上的绝对平均主义(见《一夫一妻制保护的是男人》)。这等于在相当程度上取缔了市场竞争,实行按人头分配的公有制。 Continue reading “一夫一妻制违反自然”

婚姻道德-西蒙娜·德·波伏瓦

来源:《面对面:让保罗·萨特与西蒙娜·德·波伏瓦》-作者 :(美)罗利

编者按:一个世纪前西蒙娜·德·波伏瓦[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被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就已经对婚姻的道德提出质疑。然而,直到今天,还有那么多道学家从道德的角度捍卫婚姻!我毫不怀疑波伏瓦的智慧,但我很怀疑现代道学家们(及知识分子们)的智慧,勇气和品性的正直。

西蒙娜·德·波伏瓦生于1908年,她19岁时就从道德的角度对婚姻提出了质疑:“我永远不会像他们一样作这种选择……这种选择不能更改,而且很可怕,因为它不仅限定着今日,而且预支了将来,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婚姻是不道德的。”

萨特与波伏瓦及“自由情侣”的实质

来源:《江南时报》

萨特一生的另一个战场,便是女人。他一生未正式结婚,因为他讨厌任何形式的束缚。大学毕业后,教了几年书,一旦他能靠写作为生,便再也没有从事过任何职业。他在与女人关系上,也是如此。萨特喜欢女人,女人之为女人的一切特点:美丽、温柔、敏感、直觉等等,都令他着迷。从某种程度上说,萨特具有一部分女性的性格。他喜欢被女人围绕着,是那种真正从内到外欣赏女人的男人,而不是只在肉体上征服女性的男人。把他比之于大观园里的宝玉,并不为过。只不过宝玉作为一个大家族的浪荡公子,没有多少成就事业的野心。萨特却不然。萨特从来就有野心。因此,在与众多女性的交往中,他喜欢她们的一切,惟独不愿意她们成为他的负担,他不愿意成为某个女人的专有;他从一开始便意识到他朝三暮四的天性。在两性关系中,他不要孩子,不要家庭,只保留属于情感的部分;在生活中,他最大限度地避开精神追求以外的生活负担和社会责任。从这一点看,他一生都在亲身实践他的自由哲学理论。 Continue reading “萨特与波伏瓦及“自由情侣”的实质”

李银河乱伦,老百姓受惊

作者:大虾哥哥 来源:club.chinaren.com

编者按: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观点与本站的观点不谋而合。可惜的是,作蚕自缚的佼佼者,正是人类自己!

在此,我对李银河的正直和她的思想表示深深的敬意。

受江苏电视台“七夕东方情人节”文化论坛邀请,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近日来到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作一个“关于爱情”的讲座。在交流过程中,李银河对于“多边恋”、“一夜情”、“乱伦”等敏感问题所持的态度,前卫得令现场很多观众瞠目结舌。最后,几位老人实在听不下去,激动地站起来和李银河唱起“对台戏”。 Continue reading “李银河乱伦,老百姓受惊”

女人没人要了怎么办

首先我要感谢读者Tyronenbk。她提的问题不但很有代表性,而且词句生动有趣。我的“爽过之后又能怎样”就是她的原话。现在她又提了:

“二十年后,当年我般如花少女已步中年,没人要了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男人对于女人来说是必需品,而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是奢侈品!”

确实,由于男女生理的不同,文化的影响,使年老女性在性吸引力上处于不利地位。正因如此,众多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想结婚。她们视婚姻为她们人到中年、老年时的保障。这种保障不光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提供稳定的性伴侣和生活伴侣。然而,随着离婚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容易,婚姻所提供的这种保障也越来越不可靠。

“女人没人要了怎么办?”似乎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抛开一夫一妻制度带来的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根本不是问题,是一个伪问题。 Continue reading “女人没人要了怎么办”

没有 哪有

有朋友发短信曰:

没有疯狂的接吻,哪有床上的乱滚。
没有肚皮的摩擦,哪有爱情的火花。
没有双方的协调,哪有性爱的高潮。
没有事后的安慰,哪有再次的机会。
没有经常的磨练,哪有丰富的经验。

读之有感,回曰:

没有衣冠楚楚的展示,哪有赤身肉搏的场面。
没有温文尔雅的谈吐,哪有淫声浪语的放荡。

世界杯与情人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终于结束了。世界杯是一场狂欢,带给人们连续的惊喜和失望,失望了又惊喜。为了世界杯,人们废寝忘食,念念不忘,早上醒来,关心的是前一场比赛的结果,和媒体的评论;晚上躺下,想着的是今晚哪位球星出场,要将闹钟调好,不要错过了。球迷们狂热的程度,决不亚于一场热恋。

世界杯俨然是位情人,一位大众情人。 Continue reading “世界杯与情人”

生命意义——无解之谜

作者:李银河 来源:李银河的博客(原文以被新浪删除)

编者按:读了这篇文章,许多关于婚姻、爱情、性关系的争论都显得没有意义。我们应该做的是给别人、也给自己、给大家最大限度的自由,享受生活。这也是“结婚为何”的最初和最终目的。

一位哲人说:“人必须完全自觉个人在这个无意义的世界中的不合理的存在,才能解脱。”我常常能够深刻感到生命的无意义、不合理。人从来到世上,一路挣扎、追求、修炼,然后就那么离开了。这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没有答案的,或者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有,但是没有人愿意接受它。这一答案就是:毫无意义。既知答案如此,又要勉强自己生活下去,这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 Continue reading “生命意义——无解之谜”

一夫一妻制保护的是男人

有不少人认为女人是一夫一妻制的受益者。他们(她们)认为男人受了制度的制约,就只能有一个女人,从而能够全心全意地保护这个女人,并帮助她养育孩子。女人们因此有了保障。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上,即男人们都具有同等的保护女人和养育孩子的能力。

很明显,事实并非如此。 Continue reading “一夫一妻制保护的是男人”

结婚证与贞操带

上星期,结婚为何转载了“到2020年所有的性禁忌都将破除”一文。有读者认为不可能。大概这样想的人还有很多。

这也难怪,我外婆那一辈人年轻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今天的女人们可以穿得那么暴露;可以自由恋爱;可以不把处女贞操当回事;可以一再地换男朋友;可以离婚、再嫁;甚至可以通奸,却还情有可原。

谁能想到呢?当外婆们忍着刺骨钻心的疼痛裹小脚,熬着几十年的欲望和孤独年青守寡的时候,她们怎么会料到社会会变成这样?!这怎么可能! Continue reading “结婚证与贞操带”

只能爱一个人?

除了嫉妒,认为爱情必须是专一的的另一个的理由是,一个人一次只能爱一个人。这种说法是基于两个假设: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爱两个人。

一个人爱的能量只够爱一个人。

由于爱情本身很难用科学手段去测量它的存在与否,或量的多少,以上的假设基本上没有科学依据。在这里,我们只能就现象和事实上作些讨论。 Continue reading “只能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