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从三,多则为五,开阔而又收敛的异性友情交友

今天无意中听到电台里的一句话,主持人问一位参与节目的听众,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女朋友。很普通的一句话,但我却将注意力放在了其中的“一个”上面,随即产生疑问,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你都想找几个(或三个)什么样的女友?当然在正常的节目中,这样的主持人提问是不可能的。不过也可以感受到,人们确实已很受思维惯性的制约——即你只能找一个女朋友。

笔者觉得,有三种人很有智慧也很有勇气:一是不婚主义者,二是夫妻交友者,三是虽然隐瞒着丈夫(妻子)在外面和异性有交往,但不限制对方同样与异性交往的人。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如果在某件事情上你有了一个,并不是真正拥有,因为你将受制于它(他),失去它你也即一无所有;有了两个,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却陷入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矛盾之中。只有三个的时候,才达到自然意义上的均衡。道德经也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万物的起点。

那么对于异性友情交友来讲,则最少应有三个(如果是已婚者则是两个,因为已有一个丈夫或妻子)。当然相处时,还要一个一个地开始。这里提出的异性友情,与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男人花心,在外面拈花惹草并不等同。而是长期而稳固的交往关系,只不过与婚姻不同的是,它并不专一于一人,也不限制对方再交往他人。它也需要有一个了解和试交往的时间过程,才确定关系。一经确定之后,则长期或一生保持下去,不轻易分手。当然其中的一方,也有随时终止的权力。

对于这样的异性交友,笔者认为最多应止于五个(如果是已婚者则是四个,因为已有一个)。因为任何事情随着数量的增多,都有边际递减效应,也就是说在数量较多时,数量的继续增多并不增加满足感。那么“五”一个比较适当的收敛点。

如果一个人已婚者可以公开他(她)的三四个固定的女友(男友)关系,或者一个不婚者公开他(她)的四五个固定女友(男友)关系,他们彼此之间不争风吃醋,别人对他们也不妄加菲薄,那么这样的社会则是一个成熟的、睿智的社会。当然这种情况在现今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它需要社会大多数的睿智和成熟。在当代,这样的情况只要能在非公开状态下,有人在做就很难得了。

在以上的情况中,如果一个人交往的那些位异性能成为好友更好,则他们可以象夫妻交友那样,互相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对方相识,这样都可以交往到更多的朋友。举例来说,比如某一对朋友,其中的男友让他的另四位女友各带自己的另一位男朋友,其中的女友让他的另四位男友各带自己的另一位女朋友。这样大家一见面,每个人就又多了四个异性的朋友和四个同性的朋友的可能性(当然只是一种可能性,因为并不是见面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交往的兴趣)。另比如某一对朋友,其中的男友让他的另一位女友带来她的其他四位男朋友。其中的女友让他的另一位男友带来他的其他四位女朋友。这样也是十个人,也可以见面互相结识,为每个人增加结识新朋友的可能性。当然这要在超越了人性的独占心理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到。人总是想把东西留给自己,却不能想到,当你和他都共同分享时,每个人都是更大的受益者。他们宁愿彼此都匮乏,也不想去做让彼此都丰盛的事。

这里提出的异性交友并不是说建议人一生只能和不多于五个的异性产生关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念不同。即使是对于此观念抱同样态度者,他(她)在交往到四五个满意的异性并正式相处的过程中,也会交往到一些不那么满意而放弃了的异性。也就象恋爱或试婚失败一样。但这样的异性虽然发生过关系,最终却互相成为短暂的过客。按概率而言,这样的情况应在十次左右(也即不成功的交往案例)。如果次数过多,就不是一个持异性交友理念者,当然这里并没有对这样的人批判之意,只是做一种划分。

两个多月前,曾发表过一篇“两个情人性价比最高,三个最满足”的文章,本文中的提法看起来与那篇有差异。但实际并不矛盾,因为那篇文章是对情人而言的,情人需要牵涉的精力多一些。本文提出的是异性友情交友,所以数字上会有差异。

建立在友情基础上的亲密友伴更容易实行,相对于情人更能为社会接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