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闻午报
少数派的“独唱”生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家庭的主要模式还将以传统模式为主,Solo家庭和同居、单身族、丁克家庭一样,只能是中国诸多家庭中的少数派。
让单身挽救爱情
“没有办法,我要是不给他买,他自己是绝对想不起来买这些东西的。”林楠指着塑料袋里的棉拖鞋,两双一样大小,一棕一蓝,花纹样式与林楠穿在脚上的那双相似,都是她为老公纪鹏买的。林楠买很多东西都是三件,一件给自己,两件属于老公,分别放在她和老公各自的“家”里。
林楠在一家韩资企业任企划部主管,了解她的同事经常开玩笑地说她等于嫁了两个老公。
两人结婚三年,分居的生活也过了将近两年。回想起当初的相识,林楠说那是一件挺富于戏剧性的事。那时,林楠大学还没毕业,总喜欢到离学校不远的国家图书馆去看书。一天傍晚,准备回校的她刚走出图书馆大门,就从后面追上来一个男生,满脸通红地说喜欢她的背影,希望和她认识,结果一来二往,这个男生最终成了林楠现在的老公。
始料不及的是,婚后生活同样也极富戏剧性。少了恋爱时的甜蜜,却多了一些因生活琐事而引发的矛盾。一旦两人都不肯让步,事情往往会闹得很大———一次吵架,纪鹏埋头一个人睡了,林楠在床边整整坐了一夜,之后两人近一周时间没有说话。
“结婚了,交流的时间反而更少了,吃完饭,基本上就是他干他的事,我干我的事。”就在两人都觉得生活乏味的时候,纪鹏被公司派到日本,一去就是三个月。每天晚上,两人都只能在电脑上一诉离别之苦。就是在那时,林楠发现分开的好处,又找到了恋爱时的那种感觉。
“有一次在网上,我跟他说这三个月我们说的话比婚后一年加起来还多。我开玩笑地跟他说不如以后我们分开住吧。他也开玩笑地说好啊。”结果,纪鹏回来后不久,就住到了他父母用于出租的一处房子,两人开始了分居生活。
林楠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充实,因为家里没人需要照顾,所以她在公司的时间就长许多,与同事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林楠由一个普通职员晋升到部门主管。
从一张床到两间房
同样是两分生活的身体力行者,在法院系统做宣传工作的周客要算资深人士,结婚25年,“周末夫妻”也做了等长的时间。
“当初没想长时间这样,谁知道这一过就是20多年。”
刚结婚时,两人住在周客单位的职工宿舍里,周客有晚睡的习惯,晚上看书会看到很晚。妻子当时在北京一家医院作护士长,为了不干扰她休息,两人决定分开睡。但此时,只是把新房里的一张床变成了两张而已。
刚生活在一起时,夫妻两人都不习惯做饭,再加上双方父母家离各自的单位都近,于是两人下班后先各回各家吃完饭再回去;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不回自己的住处了,结果一来二去就形成了习惯。
从那时起,周客就成了走婚族,周一到周六(那时还没有双休日制度)在自己的住处,到了周末就去看妻子。孩子出生后,也跟母亲住到了姥姥家里,周日成了一家团聚的日子。
周客和妻子间的花销是完全独立的,“有时不够用了就会向她借,其实就是要,也不需要还。”周客说他现在基本不向妻子开口了,因为有了稿费的贴补。但即便如此,夫妻两个也没攒下钱,前两年要买房子的产权,折合完工龄后,房价不到10万,但两人还是靠双方父母的帮助后才把这笔钱付上。“眼下还没想过要搬到一块住,毕竟这么多年过来都习惯了,但再过两年,等我也退休了还是要住到一起的,互相有个照应。”周客说。
分居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夫妻分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的被动分居,一种是主动分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分居一直处在被动状态。
在古代,夫妻分居现象并不普遍。在传统家庭的诸多功能中,经济功能是首要功能,而在小农经济社会中,家庭作为经济单位必需通过夫妻共同的劳作才能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再加上交通工具的束缚,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使夫妻分居现象成为个别,类似于“商人重利轻别离”的那种遭遇只发生在极少数人的身上。
但有一种原因例外,那就是兵役、劳役导致的夫妻相隔。军人的分居现象直到今天仍然普遍。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夫妻分居人数明显增多。造成分居的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学生分配,一种是在农村已经结婚,其中一方因参加工作而进入城市。
“文革”时期,分居人口进一步增多,这种分居是在非正常社会时期的独特表现,这往往与政治相关。众所周知的假离婚就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怪异现象,夫妻中一人犯了“政治错误”,为了避免连累家庭而与妻子(丈夫)离婚,这其中有一些人没有采用离婚的方式,但为了表示“划清界线”而选择分开居住。当时还有一种假分居的现象,一些夫妻并没有分居,但为了应付“专案组”的审查,迫于压力之下只好谎称夫妻已分开居住,互不往来。
除以上原因外,在当时还有一些夫妻被人为分开,夫妻一方被以种种理由调往异地工作。其中动机有出于个人私欲目的,有因为工作保密需要等等,但这部分在整个分居人群中所占比例极小。
“文革”结束后夫妻分居现象大为减少,对相处两地的夫妻,社会上的各种力量都会千方百计把两人调到一起,即便是从边疆调往大城市这种在上世纪50年代视为天方夜谭的事,在此时难度也大为降低。
从那以后,夫妻分居的客观因素开始消退,主观意愿开始成为主要因素,进而出现了婚内单身现象。
诱惑下的SOLO
在对独立意识的追求上,Solo家庭正好处于AA家庭和单身族之间,是AA家庭的发展。
Solo家庭的出现与女性的独立以及地位提高有直接关系。但促使Solo家庭出现的却不只如此,如果把视角拉远,我们会发现它是社会方方面面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现代人个体意识在婚姻家庭中的反映。黑龙江省婚恋家庭研究所对这种现象唯一的担忧就是它容易引发婚姻的安全问题。现在的都市诱惑太多,如果夫妻两人没有十二分的信任,他觉得还是不要去尝试这种方式。现在婚姻家庭的解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卫生和精神健康的问题,对人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挑战。
2 thoughts on “半糖主义·婚内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