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每经网综合
他们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夫妻,却很少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轨道,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就像两个交叉的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相会。这群现代都市里的“走婚”一族,正在展示一种新的婚姻观……
“走婚”一词源于我国的摩梭族,两情相悦的男男女女,日落而聚,日出而散,暮来晨去,分合随意。这种传统的少数民族婚姻模式也给摩梭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独立”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走婚”也成为一种新的婚姻模式。不少都市的年轻人因为惧怕被婚姻约束而选择“走婚”,即法律上是合法夫妻,但不经常生活在一起,各有相对独立的吃、住、行圈子,只是约定在一个特定时间在一起。
这种尝试“走婚”模式的夫妻,也被人们称为“半糖夫妻”。他们认为,这种模式将有助于维护夫妻双方的个人空间,保持婚姻新鲜感。
美好期待:小别胜新婚
逛街、看电影、烛光晚餐……又到周五,已经5天没见丈夫的颜敏,精心打扮,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两天约会,恨不得一下子就能飞到滨江。这样的“周末夫妻”生活,她和丈夫已经过了大半年时间。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半年来,每次看到丈夫都有一种新的感觉。
颜敏和丈夫是大学校友,恋爱5年,结婚3年多,日子一直过得很平稳。“我们之间感情很好,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有时静下来想想,她总有种失落感。
颜敏在杭州市区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丈夫则在滨江一家企业工作。恋爱时,两人虽然相隔一条钱塘江,但平时见面总是互相迁就、赶来赶去,也很甜蜜。
后来,丈夫在滨江买了一套房子,婚后,两人便把家安在那里。结婚之初,每天下班,颜敏总是迫不及待地穿过拥挤的车流和人流,赶回家和丈夫相聚。丈夫也早早地回到家,为妻子准备丰盛的晚餐。
“一开始,我们天天黏在一起也不觉得腻。但是随着结婚时间变长,面对柴米油盐的生活,各种矛盾都突显出来,吵架也是难免的。”渐渐地,颜敏下班后不再那么急着回家,经常约几个朋友吃吃饭、逛逛街。而丈夫也时常叫上几个哥们,下班后聚会。两夫妻的生活越来越平淡。
改变源于去年夏天。公司派颜敏到北京培训,一呆就是20多天。小别胜新婚,回到杭州后,夫妻俩又感受到恋爱时的那份激情。“适当的分离,对爱情保鲜还是有作用的。”颜敏萌生了“平时分居、周末相聚”的念头,没想到她一提出,就得到丈夫的支持。从去年9月开始,两人过起了“走婚”生活,当起“半糖夫妻”。
如今,丈夫仍旧住在滨江,颜敏则在公司附近和小姐妹合租了一套小房子。平时夫妻俩各玩各的,但周末时间一定留给对方。
“恋爱时,虽然经常见面,但毕竟不是住在一起。结婚后,相处时间长了,这样那样的矛盾会越来越多,激情也会慢慢褪去。如果彼此之间能够保持一点距离,保持一点陌生,爱情的活力也可继续保持,甚至增强。”颜敏说,她很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等两人打算要孩子的时候再考虑重新回归传统生活。
事件中不难发现,和颜敏一样选择“走婚”生活的夫妻并不少,而且大多是年轻白领。有的夫妻是因为客观原因不得已而为之,比如地理上的因素。而有些夫妻完全是想保持爱情新鲜度,并给各自足够的自由空间。他们认为,即使再美好的东西,天天看着也会腻味,选择“走婚”,则是保持神秘感和吸引力的一个好办法。彼此之间保持一点距离,相聚时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会使爱情之树常青。
在一个关于“走婚”的调查中显示,在近万名26岁至35岁的参与者中,认为“会尝试”的占50.7%,而认为“坚决不会”的人,仅占29.44%,似乎也印证了“走婚”在年轻夫妻中的受欢迎程度。
都市“走婚族”,情感不“埋单”
同居,有爱在一起,无爱就分开;试婚,围城之门不好进,试过之后再决定;黄昏恋,搬来棉被一起睡,两人好过一人过……现代都市中,少男少女、大龄青年、甚至中老年人之间,都悄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感生活方式。在彼此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仅凭第一印象就确定同居关系,根据相处融洽程度随时解除同居关系,互不承担任何责任与承诺。这样一群人,有一个新的称谓——都市“走婚族”。
案例一:少男少女——“谁也不是谁的负担”
20岁女生amanda在酒吧夜场里与23岁的阿基一见钟情,一夜热舞之后,amanda跟着阿基回了家。此后,amanda和阿基每天出双入对,一起泡吧,一起打球,一起上网,一起吃饭……一个月后,amanda和阿基的关系从“朋友”升级为“男女朋友”,两个月后,两人开始以“老公”、“老婆”相称。但amanda在网络日志中写下了这样的日记:“和基仔在一起我很开心,希望这样的日子能一直持续下去……如果有一天,他认识了别的女孩子,我也只能无奈地离开……我不想成为谁的负担,也不想负担谁,毕竟还年轻……大家都有选择的权利……”
案例二:大龄青年——“顺着感觉往下走”
陈菲和钟明都是未婚的大龄青年。他们在一个相亲Party上结识,彼此看着挺顺眼,经过几次的交往,衡量了对方的综合情况之后,他们开始类似“试婚”的同居生活,并且心照不宣万一不合适就“散伙”。一开始相处得还很融洽,但钟明渐渐发现陈菲占有欲很强,而陈菲也认为钟明生活中有很多陋习。渐渐地,两人的同居生活不再像过去那么甜蜜,经常没什么话好谈。钟明表示,再处处看有没有什么转机,如果不行也不会勉强,总之一切跟着感觉走吧。
乍听到一两件这样的事时,习惯观念往往会让我们误以为这是新潮事物。然而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类似上述的“走婚”夫妻时,甚至在中老年人群还出现了所谓的“银发走婚族”时,我们不禁要想:难道这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了吗? 难道摩梭族的“走婚”方式开始流行了吗?
当然,都市“走婚族”在本质上有别于云南古老民族的“走婚”。摩梭族“走婚”源于其母系氏族社会的本质,而都市“走婚族”的初衷更多是出于不愿承担责任,害怕麻烦的心理。对于都市“走婚族”来说,要的仅仅是一份不用“埋单”的婚姻方式。
走婚是造成婚外情乃至离婚率攀升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各界评说各异。有表示惊诧的,有不屑一顾的,也有欣然赞同的。但更多数人感到好奇和置疑,像这样公开举行“七日婚姻”的男男女女们,一旦“婚姻”失败,如何面对父母及亲友,恐怕思想再开放、观念再新锐的父母,也难以接受子女一次又一次、“七日”复“七日”地“结”个不停吧?而这些所谓的“走婚族”,在一次次“走婚”失败之后,是否还能保有当时游戏般地心情,不带有一丝创伤或遗憾地去面对下一任“伴侣”?更可怕的是,当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逐渐被一个又一个“走婚”家庭所取代时,谁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谁知道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像这些“说分手就分手”的“走婚家庭”变化无常、阴情无定呢?
尽管有人提出异议,但都市“走婚族”坚持认为人类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便的婚姻方式,社会应该给他们这种选择的权利。就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银河表示,“走婚”是城市婚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与现代人追求独立的个性有密切关系,而“走婚”是现实生活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婚姻方式,它对传统的婚姻方式和性的规范势必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越来越大的就业和生存压力造就了现代走婚者,这凸显了现代年轻人在婚姻中的独立性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尽管许多年轻人对走婚有点儿不屑,他们甚至乐于接受这一婚姻现实,但这对婚姻很不利,走婚是造成婚外情乃至离婚率攀升的一大因素;而中年夫妇走婚可减少夫妻间的摩擦,适当的距离对增进夫妻感情似乎也有好处,但是,这样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父母双方任何一方都无法代替对方对孩子的影响;老年夫妻走婚尽管对孩子们的帮助不小,并增进了与子女的感情,但老年夫妻之间更需要对方的陪伴和体恤,所以,最不应该的是因为孩子的需要而让老人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