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穷人”已经是一个外延模糊的词,便宜的汽车可以叫“穷人的车”,经济配置的电脑可以叫“穷人的电脑”,意甲联赛弱队打赢了强队叫“穷人的胜利”,街上流行昂贵首饰和简单T恤的搭配,也叫“穷人的时尚”。总之,钱不多就是穷人,钱多也可以叫穷人,只要你不自认为是富人。
在物质普遍比较丰富的背景下,穷人、富人的概念已经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的区别了。很多时候,你根本不能从外表上判断出谁是穷人谁是富人,比尔·盖茨常常穿便装,城市里的打工仔倒是天天西装革履。
穷人和富人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并非生活在温饱线下的人才叫穷人。
穷和富是相对的,一个在外资公司任职的白领,月薪3000元,还是觉得紧巴巴的;而一个退了休的老大爷,虽然每月只拿1000多元退休金,却对生活满足得很。穷和富很多时候是一种感觉,在富裕地区,一个人即使有车有房(多半是贷款买的),可能仍然属于低收入者,每天仍得为生计奔波。但在另外的贫困地区,他这样的状况已经足以让当地的大腕垂涎三尺了。
收入越高的人越觉得自己穷,这并不是荒诞,收入高往往支出也高,反倒入不敷出了;收入高的人常常自视也高,总觉得身价还没抬够,还可以更高,当然他要叫穷。央视曾经做过调查,多数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过3000甚至5000元的人却认为自己的生活与小康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
小康只是生活的基本层次,权威机构定义小康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人均GDP达到800美元,还有一个就是食物消费支出低于家庭收入的50%。
看来穷人富人有一个最简单的参照物,谁还在为食物操心,谁就是穷人。生活对富人来说才是生活,对穷人来说只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