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适 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吃,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继续阅读“胡适致毕业生: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
内心有能力爱两个以上男人的女生很少吗?
中国都市走婚族盛行 夫妻婚外自由多成隐患
来源: 每经网综合
他们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夫妻,却很少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轨道,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就像两个交叉的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相会。这群现代都市里的“走婚”一族,正在展示一种新的婚姻观……
“走婚”一词源于我国的摩梭族,两情相悦的男男女女,日落而聚,日出而散,暮来晨去,分合随意。这种传统的少数民族婚姻模式也给摩梭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独立”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走婚”也成为一种新的婚姻模式。不少都市的年轻人因为惧怕被婚姻约束而选择“走婚”,即法律上是合法夫妻,但不经常生活在一起,各有相对独立的吃、住、行圈子,只是约定在一个特定时间在一起。
这种尝试“走婚”模式的夫妻,也被人们称为“半糖夫妻”。他们认为,这种模式将有助于维护夫妻双方的个人空间,保持婚姻新鲜感。 继续阅读“中国都市走婚族盛行 夫妻婚外自由多成隐患”
张茵:女人靠男人养一辈子 说难听点就像保姆
http://www.nbd.com.cn 2012-04-05 10:17 来源: 网易财经
核心提示: “现代女性不能只依赖男人,如果一辈子都要一个人养你,说难听点就像保姆了。”玖龙纸业(控股)董事长张茵说。
据海南网报道,在4月3日上午“博鳌女性对话: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障碍”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女性嘉宾们对于女性该如何兼顾事业和家庭,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等话题展开讨论。与会嘉宾纷纷表示,现代女性不能只靠男性,男女要互动,女性要独立。
女性不可能永远是鲜花
“现代女性不能只依赖男人,如果一辈子都要一个人养你,说难听点就像保姆了。”玖龙纸业(控股)董事长张茵说,女人不要给男人太大压力,双方必须要互动,否则家庭生活就没有共同语言。女人不可能永远都是鲜花,女人是会老的,所以女人更需要有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爱好,可以跟丈夫分享这个社会正在发生 的事以及自己的困难,进行沟通。 继续阅读“张茵:女人靠男人养一辈子 说难听点就像保姆”
女人专一还是男人专一
工作受歧视婚姻不自主 深圳女工“100个不爽”
2012年03月08日 18:01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潘毅认为,中国女性长期受父权社会压迫,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被忽略,女性普遍存在压抑心理,却无法宣泄
2009年2月17日,深圳,外来务工人员。 PETER PARKS / 东方IC
【财新网】(记者 王婧)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深圳市手牵手工友活动室举行“女工100个不爽”主题发布会,500多份女工写的“不爽”意见,主要体现在工作受歧视、家庭婚姻不自主、对女性身体及性方面的控制以及社会价值的歧视等方面,并希望增加支援机制,保护受家暴的女性。
“征集不爽”活动始于2月中旬,持续三周时间。女工对工作方面的“不爽”意见,包括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工较男工较少晋升机会、职业化学中毒对女工生育的潜在伤害、没有落实月经假及怀孕的特别工作安排、工作中性骚扰问题时有发生;在家庭生活方面,女性仍理所当然为家庭的照顾者,多数女工一旦结婚就因家务及照顾小孩而失去自由;在社会方面,社会多强调女性最大的“市场价值”是美貌及身材。
七名女工在会上讲述自己的“不爽”故事。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潘毅研究女工问题16年,她表示第一次见有这么多女工愿意公开自己的艰难处境。她说,16年前她研究女工问题时,这些问题就已被关注,今天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好转迹象,甚至“变得更差”。
潘毅说,这是父权社会对女性长期压迫的结果。女性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及牺牲都被忽略,引致女性心理普遍存在大量压抑,但无法宣泄。 继续阅读“工作受歧视婚姻不自主 深圳女工“100个不爽””
从“一夫一妻多妾”到“一夫一妻多伴”
婚姻是特定历史时期中社会建构的产物,一夫一妻多妾制延续了几千年,并且它的结束距现在也仅62年之遥,还没有一个人的寿命长。所以它的影响必将延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的彻底消失是必然,只是时间问题,但无疑对现时代的我们,这将是一个距现在还很遥远的事情。因为现在对于财产、遗传和继承等问题,人们的思想境界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才能为婚姻的消失做好准备。但在现有的条件下,人们已经逐步开始转变对婚姻的认识。有修养和见识的人士,已不在把婚姻建构成两个互为奴隶和奴隶主的角色,而是伙伴或合伙人关系。彼此促成对方的愿望,包括对方与其他异性交往的愿望。
那么在不久的未来,在一夫一妻制还占优势地位的现时代,将会发生社会共识上的建立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的改良,也即一夫一妻多伴制。一个形成的体制不会迅速的消失,是通过一步步的温和改良实现的。
一夫一妻多伴与旧时代的一夫一妻多妾有相似也不不同的地方。主要的不同地方,是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旧社会的女性,如果不做为妻,则是做为男人的妾,在家里的地位并不与妻平等,是低于妻的,而且附属于男人。“一夫一妻多伴”中的伴,则不仅指女人,也包括男人。指女人时,她是某男人的婚外友伴(指有性关系的伙伴),但她和那个男人是平等、互相尊重、互不限制的关系。她同时也可能还是另一个人的妻子,但她也拥有几个(但不会为数过多)她自己的婚外男性友伴。这样来讲,女性的地位不仅远高于古时的妾,且与现时的男性有着同样平等的地位。 继续阅读“从“一夫一妻多妾”到“一夫一妻多伴””
财产给妻子,爱给情人,身体给亲密友情的友伴。
就象一切游戏都有规则,如果选择了婚姻的人,也应遵守婚姻的游戏规则。
家庭的本质,并不一定要是爱情,而是契约。主要的是财产和契约和遗传的契约。所以结了婚的,如果不是双方都同意财务独立的话,那么就应该是财产留给妻子和孩子。和妻子(或丈夫)不一定要有爱情,但要有亲情。可以在外面找情人,但不应给情人花太多的钱。 比如为了在一起而产生的花销,可以AA或由男性支付。生日或节日要送礼物等。如果在未经妻子同意的情况下包养二奶(这样花销会多),则在经济上违背了家庭的游戏规则。同样,妻子可以外面有情人,但孩子却一定要是老公的。
这里的将爱给情人,不是说爱不可以给妻子(或丈夫),这里有前前优于后后的原则。即在顺序上能给后面的,就适于给前面,但给前面的,却不一定适宜于给后在。
所以财产、爱和身体都可以给妻子。如果做不到(比如感情不融洽),则也应至少做到财产给妻子。 继续阅读“财产给妻子,爱给情人,身体给亲密友情的友伴。”
少则从三,多则为五,开阔而又收敛的异性友情交友
今天无意中听到电台里的一句话,主持人问一位参与节目的听众,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女朋友。很普通的一句话,但我却将注意力放在了其中的“一个”上面,随即产生疑问,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你都想找几个(或三个)什么样的女友?当然在正常的节目中,这样的主持人提问是不可能的。不过也可以感受到,人们确实已很受思维惯性的制约——即你只能找一个女朋友。
笔者觉得,有三种人很有智慧也很有勇气:一是不婚主义者,二是夫妻交友者,三是虽然隐瞒着丈夫(妻子)在外面和异性有交往,但不限制对方同样与异性交往的人。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如果在某件事情上你有了一个,并不是真正拥有,因为你将受制于它(他),失去它你也即一无所有;有了两个,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却陷入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矛盾之中。只有三个的时候,才达到自然意义上的均衡。道德经也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万物的起点。 继续阅读“少则从三,多则为五,开阔而又收敛的异性友情交友”
情谊有价
有一次在北大讲座,遇到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你说学习重要,还是经营人脉重要?”看着他一脸大杂烩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记下了这个问题,然后告诉他说,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会仔细写篇文章放在网上的,然后给了他我的博客地址 。而后又补了一句,“相信我,所谓的人脉就算重要,也根本没他们说的那么重要”。
让我们细说从头。先动脑思考一下,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 并非肯定 继续阅读“情谊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