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谈论成龙的电影《我是谁》,或是探讨有关失忆症的问题,而是想让读者问一问自己,“我是谁?”
社交场合,大家初次见面,往往是先交换名片。同学多年不见,也是先交换名片。有热心的同学还会热切地介绍道:“L现在是某院院长了。Z是某大学的教授。”不错,职位,代表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某个方面,但并不足以代表一个人。除非你非常喜欢的工作,对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否则工作只是代表了你身份的一小部分而已。对于大多数人,工作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非他们所热爱的事。因此,名片在多数情况下,只能表明某人以此为生。 继续阅读“我是谁”

自在的人生

作者:思考的龙儿
我所言的自在的人生是如此状态下的人生:冯友兰先生去世前几月曾与人言自己彼时的感受。他引了一句诗说:“海阔天空我自飞。”我被冯先生深深打动了。
所打动我的是那一“飞 ”。记得求学时曾读过一篇小说,是一位美国作家写的。内容是讲述一只名叫乔纳森的海鸥,他喜欢飞翔。别的海鸥学会了飞就罢了,因为足以猎到小鱼小虾;然而他不,他喜欢飞翔,一直飞啊飞,想要超越自己飞行的极限。他欲求的是那飞行的“道 ”。 继续阅读“自在的人生”

乐在不工作

来源:eNet论坛
  
我想有一套大房子,有一辆自己的爱车,可我更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住小房子,开旧车……
反复掂量之后,我推掉了一份电视台策划人的工作。当然,也就失去了每月至少3000元的收入。最开始的时候,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干这份工作,可是越临近正式开始,我就越感觉到压力,内心的不满情绪也随之堆积,以至于梦到工作中出了差错,吓出一身冷汗来。后来就彻夜未睡。
其实,关于这份工作的事,我思前想后差不多两星期,一想到每天的好时光要交付给被电脑、电话包围着的办公室,从此不再有悠闲的好时光,心里就怅然若失,感到焦虑和急躁。终于,那天黄昏,我站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绿地和斜阳,听着晚风里孩子的笑声,内心涌起一个强烈的声音:不工作真好。于是拨通了节目主编的电话,告诉他我不打算接手这份工作。放下电话,心里突然轻松了很多。还有什么能比享受自由时光,无拘无束更好呢? 继续阅读“乐在不工作”

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是可耻的

来源:李银河的博客
我所喜爱的哲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说:要尽量少做事,只做必须做的事。福克纳也说: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是可耻的。那位隐居山林的美国人梭罗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因此他才有大量的闲暇与大自然在一起。我想,他们这样说的原因在于,工作只是手段,而享受人生才是目的。你如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生命)去谋生,只能证明你人生的失败,你生活质量的低下,你没有时间去享受生命的美好和宁静。我要让我做的事情都不是工作意义上的事,而是自己生命的需要。它的性质就像吃饭、睡觉、听音乐和表达内心的思绪。

奴隶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政治学》中给奴隶下了一个定义,很精辟,引在下面:
(1) 任何人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的人格而从属于别人,则自然而为奴隶;
(2) 任何人既然成为一笔财产(一件用品),就应当成为别人的所有物;
(3) 这笔财产就在生活行为上被当作一件工具,这种工具是和其所有者可以分离的。

生命之短 工作之长

现在的人虽说可以活到八九十岁,但真正有活力的年龄还是在六十岁以前。六十岁以后,吃多了,会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出门游玩,山高了爬不动,路远了走不动,水深了更不敢下潜;拥着美女,却力不从心,好不容易成事了,却又担着在美女身上一命呜呼的风险;抱了帅哥,自己却已是一口枯井;即便是打打麻将,坐久了也会腿脚麻木,久久不能恢复。 继续阅读“生命之短 工作之长”

海边的老头

话说有一个老头,每天在海边钓鱼,每天就那么悠悠闲闲地钓几条鱼,够维持生活就不钓了。
一个大富翁拿着鱼杆来到海边坐在老头旁边钓鱼。大富翁对老头说,我给你个建议:“你每天多钓点鱼,吃不了把它卖掉。” 继续阅读“海边的老头”

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那是在一次英语口语课上,我们的美国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学习一篇文章并思考文章的问题,下一堂课将用英语进行讨论。那只是老师为了我们练习说英语的一篇文章,但由此却引出了一些思考。我把那篇文章翻译成中文,大意是:年轻的亚瑟国王被邻国的伏兵抓获。邻国的君主被亚瑟的年轻和乐观所打动,没有杀他。并承诺只要亚瑟可以回答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他就可以给亚瑟自由。亚瑟有一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给他答案,亚瑟就会被处死。

这个问题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继续阅读“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