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二奶是正常现象

今天看到李银河的一篇文章“包二奶是最丑陋的事情” 。文中写到:“包二奶是大错特错的,是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妾)的陋习,是欺负女人,是男女不平等,是违反婚约,是违反忠诚承诺的最最讨厌、最最恶心的行为。我诅咒这种现象,我对它厌恶之极,我呼吁中国人把这种行为视为过街老鼠,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把它彻底搞臭。如果可能的话,掀起全国抵制包二奶、搞情人的群众运动,把它搞得灰溜溜的、名誉扫地。”

我没想到,象李银河这样思想开放的社会学家会完全不顾社会现实、人性本质,而拘泥于婚姻制度的死板、过时、不合人性的规定,以至于号召大家对包二奶搞一场群众运动。

继续阅读“包二奶是正常现象”

不要跟自己开玩笑

亲爱的读者,当您读了这里大多数文章之后,您可能还是认为,结婚是您唯一的选择,或是最佳选择。您可能是对的。您也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也可能有其它的一些考虑。对于少数人,婚姻有可能带来他所期望的大多数东西,可能带来美好的结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阻止人们结婚或者鼓动人们离婚,而是希望帮助人们将性、爱情、婚姻看清楚一些。人们能够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在若干年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自己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一个一生中最大的玩笑。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免不了要签一些契约。买房子,我们要签约;买保险,我们要签约;雇佣、或被雇佣,我们要签约;做生意,我们要签约;而婚姻是人一生中所签定的最长、条件最苛刻的契约之一。所以,我们在签约之前,一定要花足够的工夫搞清楚两点:

一. 我们为何要签这个约;
二. 婚姻契约所包含的一切明确的和隐含的条款,并力求了解自己,以及对方是否适合生活在这些条款制约之下。

虽然现在毁这个约很容易,但对于不愿拿自己的性和精神快乐作交易的人们来说,毁约不是初衷。

在考虑婚姻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征询他人的意见,但决不能被传统或群体行为左右了自己的决定。

日本之行,感受和想到的……

作者:云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侯合心

编者按:自“日本人真的性变态吗?”一文发表以来,有许多读者怀着民族主义的情绪大骂日本人和作者,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人的文明程度。一个民族要进步,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家,而是应客观地面对事实,多找自己的短处,多学别人的长处。

一、出行日本
2006年7月24日下午3点,我搭乘的国航CA956航班稳稳地降落在离东京约四十公里的成田机场。下午入境的人很多,在将近五圈环形隔离绳里站满了刚下飞机的乘客。无聊等候之际,便打量入境的环境,发现在环形隔离绳的每一个转弯处都立有一块白色标牌,上面标明了旅客在每一个环形圈内等候的最长时间,也即是入境检查处向旅客承诺的最大等候时间,简单地加总计算了一下,一共是45分钟。不过,入境处为了能确保其承诺能兑现,专门派了一个工作人员在旅客队伍里忙前忙后,耐心地解决来自不同国家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们一行19人走出机场,日本帝京大学(Teikyo University)已有两位老师举着醒目的牌子在大厅里等候。原以为下了飞机便可以上车去住地,但两位接站的教师告知我们说,因为国内有12所大学分乘不同航班,并且都在这一天达到,所以,需要等齐不同航班后才能发车去学校给我们安排的住所,先期达到的学员只好在机场外的候车道旁等候。直至三个小时后,50名来自国内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教师才终于聚齐。
当接站的两辆中型巴士行走在横跨于美丽东京湾的彩虹桥(the Rainbow Bridge)时,一半深红色的太阳已经隐掩在大海里。不少的教师拿出随身相机来,借着仅有的晚霞,隔着车窗抓下拍东京海湾的美丽景色。
车上的人们争相赞叹着东京湾的美丽。“……东京湾?著名的‘东京湾事件’发生在这里?”。我暗暗地问自己,并在脑子里快速搜索,但一时间竞找不到答案。 继续阅读“日本之行,感受和想到的……”

婚姻的象征意义

人们结婚的绝大多数理由不是基于专偶制婚姻存在的根本目的——财产的直系继承,而是基于专偶制婚姻几千年下来,衍生出的传统、文化、习俗。人们在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中迷失了婚姻的原意。当婚姻的根本意义已经消失了的时候,人们还是将婚姻看作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大事。对于这些人来说,婚姻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继续阅读“婚姻的象征意义”

我究竟要什么

“我需要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一般动物可以不假思索地得到答案,因为这是它们的本能。然而,对于人来说,这是一个不易解答的问题。有人会马上反对:“这还不简单!我需要钱、房子、汽车、结婚、生孩子。”“我需要拿到大学学位,做医生,或者读哈佛MBA。”“我需要Berry的衣服、Channel的香水、LV的皮包、Clark的鞋子。”…

诚然,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比如说,房子。但有许多东西,对我们中许多人来讲,是不需要的。我们之所以以为自己需要,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有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告诉我们需要这些东西。结果,我们就像是被催眠了一样,以为这原本是自己的主意。 继续阅读“我究竟要什么”

婚姻也是宗教

大多数宗教都反对性自由,而且绝对维护婚姻制度。因此,信教的人们很难接受本站的观点。也有好些人对于婚姻拥有坚定的信念,他们严格遵守同婚姻有关的一切道德,同时要求别人这样做,其虔诚同信教没什么两样。自古以来,自由思想者和宗教、婚姻卫道者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如果我们每过五十年、一百年回头看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当时的争论,在我们回头看的一刻已经不辩自明。

在今天的大多数人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让不再可能有爱的双方离婚才是符合道德的选择。现代大多数文明国家,包括现代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都是这么办的。
然而根据基督教《新约》的教义,这样做却是错的,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继续阅读“婚姻也是宗教”

一夫一妻 Yes OR No

如果你相信命运,相信上帝已经为你从出生到死亡都已作好安排,那么你就无所谓选择。不然,你除了父母不能选之外,你的一生都在不断地作出选择。这一系列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一生的道路。
你选择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在什么公司开始你的职业,做什么职位才有利自己的发展;你选择交什么样朋友,参加什么样的社交活动,和什么人建立更亲近的关系,同什么人发生性关系;你选择理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戴什么装饰,吃什么东西,走哪条路,坐哪种车;如果你想开创自己的事业,你选择做什么生意,用什么商业模式,雇什么样的人。
你一生中,每件事情,每个阶段,你都在选择。然而你,竟然只能选择一种生活模式,那就是一夫一妻的婚姻。你不觉得奇怪吗?你的这部分生活,将花去你成年后三分之一、甚至更长的生命,还很有可能赔上你的收入,以至你的名誉,却只有一种选择!
这让人想起在法庭上被审问的疑犯,“对于这个问题,你只有两种选择:Yes OR No!”即便选择No,也让人被感压力。

理性与本能

人自认是万物之灵,其理由是人具有理性,而其他生物只有本能。这本身并不错。问题在于,人常常认为理性总是比本能正确,理性是高级的,而本能是低级的。当理性与本能冲突的时候,人宁可选择理性,而摒弃本能,因为唯有这样才显示出人高于其他生物。可笑的是,人对自身的认识至今也极为有限。人的身体、大脑、基因、细胞等等依然存在着无数的迷,等着人类去解开。生命的出现有20亿年,人是由20亿年的自然进化而来,而人类文明只有一万年的历史。凭什么说,理性一定高于本能呢?!本能之所以为本能,是因为它具有存在的合理性,经过千锤百炼后才成为本能,不然它早就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消失了。
一夫一妻婚姻是一个理性压制本能的产物。凭什么说,这种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婚姻制度呢?!

同居是进步现象

在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有好些人选择同居,并育有孩子。同居除了没有办法律上的手续外,是事实上的婚姻。许多国家的法律认可同居是事实婚姻,并享有已婚家庭的同等待遇。同居最大的好处是它的非正式性。这使同居伴侣不用承担“从现在起他/她就是我今后唯一的性伙伴”这样的精神压力,尽管双方都有可能将这段关系保持一生。另外,同居的非正式性使一对伴侣可以避免承担丈夫和妻子的新角色那样的压力,以及部分地避免婚姻中理所当然的义务。这种压力与义务是社会强加于男女双方,而非双方性关系自然的成分。更重要的是同居双方可以同已婚夫妻们一样生育子女,给孩子提供完整的家庭生活。
同居的另一个好处是分手容易,不用办离婚手续,感受到的耻辱,或其它负面的情绪比离婚少。爱和性的关系本来就是一对男女之间的私事。在理想的环境中,一对性伴侣的聚或散不应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这种完全自愿的、自由自在的、宽松的安排,比之与婚姻法律约束,以及相关的程序和仪式,更符合人性。 继续阅读“同居是进步现象”

光棍有什么不好!

刚刚过去一个光棍节。有不少的地方举办了光棍派对。有不少的光棍派对是为了消灭光棍,派对的组织者几乎成了红娘。有一句祝愿词称:“愿明年不再光棍!”
其实,光棍真就不好吗?结婚就一定比打光棍幸福吗?我们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基于习惯还是基于事实? 继续阅读“光棍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