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了依然单身着

“我四十岁,我单身。”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场合,我必须跟别人说这句话。说的时候,简单陈述,像是说一句戒烟口号:“我十八岁,我不抽烟。”可是,说完以后,不知道为了什麽?心里,总有一丝丝模糊的腼腆,轻轻飘过。
腼腆,倒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自己单身。腼腆,只是隐约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四十岁了,还单身一人,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点孤僻、有点怪异、缺少魅力。
其实,单身的理由很多,原因也很多。通常,“没有碰到合适的人”,是许多人单身的最主要理由和原因,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并不是不要结婚,只是没有碰到那个对的人。” 
对我,所谓那个“对”的人,当然绝对不是像我父母那样,从我有记忆以来,他们就经常吵架、冷战、彼此埋怨、辛苦的忍耐对方。
这种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经验,让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面对婚姻关系。当然,长年一个人过日子,情绪低潮的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万一突然死在家里,恐怕也要好几天才会被别人发现,有一种深沈而无助的恐慌。但是,比起这种孤寂的恐慌,一个不完美的婚姻关系更让我恐惧,再加上愈来愈多婚姻失败的例子,在我周围发生,同时,也有愈来愈多的人和我一样,自觉性的,选择单身。
因为,进入中年,我逐渐体会,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完美关系”,正如“单身贵族”这样的形容词,一样肤浅而且并不真实。
就像我一些结了婚的朋友,最常抱怨的就是丈夫不回家吃晚饭,或者到了深夜才回家,或者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一动也不动、不理人、也不说话。我常常好奇,他们的日子,其实,不也就是单身的日子吗?
而我一些单身的朋友,一有假期就带着父母四处旅行,或者经常固定回妈妈家、去妹妹家、到哥哥家……吃晚饭,这中间复杂的家庭关系,进退、待人、接物,岂不比婚姻生活更婚姻生活吗?
因此,我逐渐明白,不论婚姻或者单身,都是一种不单纯的选择,路途中,都会有困境,也都需要智慧、努力和学习。 
若说,单身生活最大的恐慌就是“寂寞”,我并不服气,难道结了婚的人就不寂寞?多少次遭遇困难时刚好另一半有事?多少次处理“只有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时,终究也只能一个人硬着头皮自己应付?多少次因为彼此心结、互相情绪,而无法说出来的心情,必须一个人默默吞咽?
而我也真看过不少“孤单”却“不寂寞”的单身朋友,他们最大的特质,就是能够充分享受孤单一人的“自由”情境。自由,对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也许只是早上起来,想喝咖啡,就好整以暇为自己冲一杯咖啡,或者是决定生活的重心。
我的一个单身朋友,总是在工作、存钱一段时间之后,勇敢的背起行囊,不管是旅行、游学,她总是不断的学习新东西或者追寻新经验。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她享受单身的自由,不必配合另一半的计画、不用担心另一半的需求,更不必为了另一半,牺牲或者放弃自我。
事实上,许多人都在努力学着如何配合别人、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取得别人的肯定,可是同时,却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相处”,也不确定,除了别人的赞赏,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于是,一旦孤单一个人,就听不见自己内在的需求,不禁空虚慌张,也举止失措,甚至不知如何打发时间。
的确,从小到大,我们懂得如何读书考试、懂得如何竞争表现、懂得如何转换不同的角色,但是,对于“与自己相处”这样一个简单而基本的概念,许多人都一筹莫展。而单身,几乎是最好的锻链。一个人如果能够与自己和平而且愉快的相处,绝对是因为了解自我价值,不需要一定在满足别人的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之後,才能肯定自己,觉得自己有价值。这是一件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生命智慧。 
在单身的人生路程中,我也经常质疑:人生一场,难道只为自己而活?
“生命可贵之处在于做你自己”,神学家坎伯(Joseph Campbell)在《坎伯生活美学》这本书里,开宗明义说了这样一句触动人心的话。他对“做自己”的诠释是:“生命中该做的事,要以创意的心情来完成。生命本身不具意义,是你赋予它意义。生命的意义依据你所下的定义而定。”
选择单身,并不表示我只为自己而活,它是我选择“做自己”的一种方式,正如有人选择了婚姻,仍能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平衡而满意的做自己。当然,选择单身,偶而也会觉得缺憾与苦涩,缺憾自己没有投身婚姻的热情或冲动,享受亲密关系的爱与被爱。苦涩的是,黄昏归途,看着人家灯火通明,一家人享受彼此的陪伴、彼此的温暖。这时候,能够真正陪伴自己的,仍然只有自己。
于是,我总是在“寂寞”突然排山倒海压来的时候,试着不再只是拚命抗拒它,而是平静的接受它、感受它具体而刺痛的存在,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是的,我寂寞,这种感觉有点难受,但是,我并不害怕,也并不会被它打垮。”
终究,我的经验是,寂寞会过去,当你懂得耐心陪伴你自己的时候,寂寞的深层,竟有一种“清醒”,让你能够比平常更进一步的感觉到自己,这种体会,经常是心灵成长的源头。

“四十岁了依然单身着”的一个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