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存在过这样一个群婚杂交的漫长时代,其突出的标志是“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吕氏春秋。恃君览》中说:“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与上下长幼之道。”《列子。汤问》中说,“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这就是原始时代两性生活的图画。
圣人无父
在中国古代中国,有许多神话,传说都和群婚杂交有关。例如,有许多大圣大贤、非凡人物都不是由母亲和男子性交而生的,而是“感应于天”“受之于神灵”才怀孕分娩的。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据说殷朝的始祖契,母亲叫简狄。嫁给了帝喾为次妃,未生过孩子。有一次,在玄鸟至之日,去祀高求子,吞了一个燕子蛋,即“玄鸟之卵”,而生契。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老子,据说是一颗流星自天而降,使他的母亲怀孕而生下他的。清史典籍中记载了清王朝爱新觉罗氏始祖库里雍顺的诞生是:天女佛库伦曾在长白山下的池中洗澡,吃了神鹊衔来的米果,就生下了他。古代甚至在佛经上也说释迦牟尼的母亲是梦白象入怀而受孕才生下他的。
原始初民的群婚杂交,决不是因为他们道德败坏,而是受低下的生产力限制的结果。原始人最初以原始群为单位生活,那时还没有什么性道德观念,几十个男男女女混居在山洞里。原始群的人类不能过少,如果是一男一女,根本不能抵御野兽的袭击;原始群的人数又不能过多,否则周围的食物很快就会被吃完,同样不利于生存。群婚杂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同时,在那个时代女子不可能被一个男子所专门占有,否则就可能会引起异性的争夺,从而造成原始群集体力量的削弱甚至分裂。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