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对人类这种高智商物种有着关键性作用,一项新研究认为,对于如今的婚姻制度,我们应该感谢两种关键性角色:战斗力低的男性和选择忠于这些男性的女子。
现代家庭的根基一夫一妻制源于人类远古的演化史,但科学家们对它的首次演变争论不一。
一项新研究认为,对于如今的一夫一妻制婚姻,我们应该感谢两种关键性角色:战斗力低的男性和选择忠于这些男性的女子。
这种求偶策略也许在漫长的家庭演化过程中触发了关键性的一步,研究作者、美国田纳西大学的生物数学家谢尔盖•伽伏利特(Sergey Gavrilets)说道,“缺少了它,我们的现代家庭模式将不复存在。”
人类的交配结构与黑猩猩的性滥交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一个猩猩族群中,少数的雄性凭借它们优越的战斗力统领着其他同类,并且还能自由地和雌猩猩交配。而那些低人一等的雄性猩猩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交配的机会。 继续阅读“一夫一妻制从何而来?”
为什么女人更喜欢屌丝?
人类学研究已经证实,早期人类社会进化为一夫一妻制,是因为女性意识到她们需要在一众纯爷们中,找到稳定的资源供给者。
纯爷们也许看起来更孔武有力,但最新研究证实,进化过程中的女人们似乎更喜欢弱不禁风的“屌丝男”,认为后者才是更好的供给源。对男人来说,强壮的外表和诱人的六块肌当然是种吸引力,但很久以前女人们就发现了两性关系中她们更看重的东西:忠诚与慷慨,这远比线条坚毅的下巴和鼓囊囊的肌肉块要实惠得多。
研究者认为,屌丝们因为在生理上拼不过纯爷们,所以更倾向于为自己的另一半竭尽所能提供最好的资源,以此换得她们的喜爱。在人类进化史初期,屌丝的逆袭就已经开始上演。当人类发展为部落群居社会,那些出尽风头的纯爷们看起来有更多机会妻妾成群。而底层的屌丝为了”脱光“,就不得不使用全然不同的策略: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财力倾注在一个女人身上,给她所有的食物和尊重,随时随地准备为她挺身而出。
“这股‘逆流’改变了女人的择偶观,是她们意识到:在择偶时,一个忠诚而慷慨的弱者,远比风流花心的强者实惠得多,这也是一夫一妻制家庭模式出现的重要基础之一。”田纳西大学的研究者如是说。
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载的一篇论文上,田纳西大学的数学家们创造出一个全新模型,来解释一夫一妻制出现的最初源头。文章称,正是意识到屌丝是更好的供给者,女人开始爱屌丝的“两性革命”完完全全改变了所有人对稳固关系的看法和行为。
喜欢性的人可以是高尚的人吗?
来源:李银河博客
上海外语频道的一位美籍主持人就中国性观念变迁的问题采访我时,我们谈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上弥漫的反性禁欲气氛,我分析,这种性氛围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宋明理学以来中国社会变得越来越反性禁欲这一历史原因;二是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团体在草创时期所形成的比一般社会人群更为严苛的道德标准和性行为规范。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一规范被推广到一般人,因此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反性禁欲气氛。性被视为一件与高尚道德情操相对立的事情,二者是此长彼消的关系。谈到这里,主持人对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难道不可以既喜欢性同时又是一个高尚的人吗?我的即时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个人可以既喜欢性同时又很高尚。但这只是一个感觉,一时说不出理由。这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在心中萦绕不去,以下是思辨的两个主要结果:
首先,将人的性欲与高尚情操对立起来并非中国文化和革命文化所独有的现象,世界各国的许多宗教也是这样的。例如,尼采就批评过基督教的反性禁欲倾向,他指出:“认为一件事是坏的就是使它成为坏的。——如果我们认为某种激情是邪恶的和有害的,它们事实上就会变成邪恶的和有害的。基督教就是这样通过每当信仰者春情发动时所感到的良心的折磨,成功地把爱洛斯(爱神)和阿佛洛狄忒(美神)——所到之处理想的光芒闪烁和能够点石成金的伟大力量——变成了穷凶极恶的魔鬼和幽灵。把人类必然的和经常发生的感情变成内心痛苦的一个源泉,并通过这种方式使内心痛苦成为每一个人类存在的家常便饭,这难道还不令人震惊吗?……性爱与同情感和崇拜之情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一个人通过做使他自己愉快的事同时也给另一个人以快乐,这样一种仁慈的安排在自然中并不多见!” 继续阅读“喜欢性的人可以是高尚的人吗?”
你活该
三姐妹共用一夫
2012年5月2日讯(具体拍摄时间不详),美国犹他州,Alina、Valerie、 Vicki和 Joe的一夫多妻生活。美丽的双胞胎姐妹 Vicki 和 Valerie过于亲密甚至共享同一个老公。她们的堂妹 Alina也嫁给了Joe成为他的第三个老婆。在这一夫多妻制的婚姻中,每个老婆有自己的卧室,老公Joe每晚在她们三个之间选择过夜。三个妻子和她们的丈夫合作写了一本书名为“三个人的爱”,她们的子女也参与书的撰写。
更多详情: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04/09/178142_208526844.shtml
他们的网站:http://lovetimesthree.com/
美国为何一半的成年女性选择独身(转载自乔磊博克)
博主电子邮件为:lleiqiao@yahoo.com
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美国女性更加热衷于独立,甚至在婚姻上也不例外。根据统计,2007年美国有49%的女性是过着没有异性伴侣的独身生活。
在美国成年女性人口中,已婚的女性人数为6260万人,单身女性的人数有6070万人(包括丧偶、离婚和未婚者)。当然在这些独身女性中,绝大部分是到了已婚年龄而不结婚的人,至于什么时候结婚,恐怕是等她们想明白了再说。 继续阅读“美国为何一半的成年女性选择独身(转载自乔磊博克)”
美国无剩女:只有中国有剩女?
美国无剩女:只有中国有剩女?
心理网
[导读]对于美国女性来说,独身是一种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有的是因为坚持等待理想婚姻而独身着,她们没有集体的焦虑,也不会被人分析,或受同情,被奚落……
美国没有剩女,并非指所有“适婚”女性都已结婚,而是指独身的女性并不被社会给以特殊的关注,更不会被冠以“剩女”的称呼;其中的很多人,独身是一种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有的是因为坚持等待理想婚姻而独身着,她们没有集体的焦虑,也不会被人分析,或受同情,被奚落……
前些时候看见国内很多媒体热炒“剩女”的话题: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深刻探讨剩女存在的种种缘由以及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也有部分男性批评所谓的剩女眼光高所以被剩下,也有不少所谓的“剩女”心急如焚的四处相亲或通过其它途径突破“剩女”的城堡,有好多才24、25的女孩居然也忧心焚焚,把自己归入“剩女”,然后着急的想要把自己嫁掉,当然也有少数自身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大龄女子骄傲的剩着…. 继续阅读“美国无剩女:只有中国有剩女?”
并行之爱与共同之爱,多边恋(自由恋情)的两种模式
并行之爱,即爱并行不悖。关系中的双方均可以自由地交往其他的异性,又不影响关系双方的密切程度和情感深度。
共同之爱,即大家一起爱,当然这里的“大家”人数也不会太多,而且这里的大家,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小团体,与外界有明确的隔离带。共同之爱,应是多边恋关系网中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中的几个人(一般应为四至六个人)之间关系特别亲密一些,在保证多方交往没有隐瞒和欺骗的前提下,几个人经常或偶尔在一起共同活动,彼此关系融洽,包括其中的男性与男性之间,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兄弟或姐妹关系也相处的较好,没有竞争和嫉妒。而且小团体中的任一位男性和每一位女性,任一位女性和每一位男性,都有情爱的关系。当然考虑社会许可的原因,其中并不包含有3P、多P等情况。是指在情感上的大家一起爱。在性爱上仍然是两两各自的分别表达。
婚外恋已经out了,多边恋才是硬道理。多边恋者的三个人格特质,三个现实条件
荷兰男子与求子女性发生关系 9年生82个子女
作者: 稻果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提要] 荷兰男子赫本(如图)在短短9年间有了82名子女,还有2名孩子即将出生。赫本的子女遍及世界很多国家,比如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法国,甚至新西兰,最大的孩子今年已经9岁,最小的才2个月大。
本报讯 荷兰男子赫本(如图)在短短9年间有了82名子女,还有2名孩子即将出生。今年42岁的赫本常常一个月内与15名求子的女人发生关系,帮助她们怀上孩子。这名男子的行为在当地是合法的,据信是目前世界上最“多产”的“职业婴儿制造者”。更让人吃惊的是,赫本在34岁时还是处男。 继续阅读“荷兰男子与求子女性发生关系 9年生82个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