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在日本,自我防卫培训班已成为日本妇女学习对付骚扰的好去处。
东山一惠(音译)虽已年过30,看上去仍象15岁的少女。乍一看,她并不起眼,真要动起手来,她可是身手不凡。谁要是错把她当成普通女学生,妄图占她的便宜,肯定会被她拳打脚踢地痛揍一顿。
10年前,她刚开始学习武术。一次,有3个男人以为对付她易如反掌,于是心怀不轨地跟在她身后。但是,当他们一拥而上时,竟被她干净利落地收拾了一顿。此后,她开始致力于功夫的传授,不计年龄和职业,潜心教授日本妇女如何自卫甚至击伤袭击者。 继续阅读“日本女性流行习武自卫不结婚”
李嘉欣秘密逼婚失败 嫁入豪门梦再次破碎
来源:南京晨报
李嘉欣、许晋亨意大利过生日,媒体认为两人已经秘密结婚。但香港媒体却曝出,两人的意大利之行并不甜蜜,李嘉欣逼婚未遂,两人在街头大吵一顿。
李嘉欣安排逼婚局
嫁入豪门是李嘉欣最大的理想,自从和许晋亨交往后,她不止一次地逼婚。这一次意大利之行,李嘉欣又失望了。据报道,在去意大利之前李嘉欣曾委托一家香港的婚礼公司安排一场逼婚局,准备在罗马一家婚姻注册处登记结婚,给许晋亨一个惊喜。 继续阅读“李嘉欣秘密逼婚失败 嫁入豪门梦再次破碎”
看上海女孩怎样择偶
几十年来,上海的择偶标准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30年前的择偶标准与现今的择偶标准有着一条隐隐约约的线脉相连,这一线脉就是上海人的市井文化。
30年前是:“身份是党员,身体像运动员,卖相像演员,工资像海员,头子像驾驶员。”
今天,我们可以在“五大员”中,发现上海女孩的择偶标准是实惠的、可操作性、不好高骛远、定位准确和很物质化、却又不全是唯“物”主义者。它体现了上海女人、做一个小女人、好女人、乖女人、巧女人的道德潜准则。 继续阅读“看上海女孩怎样择偶”
没有性压抑与性否定
作者:周华山 来源:《无父无夫的国度》
编者按:男女之间不就应该这样吗?
传统摩梭生活近山水草木大自然,思维行云流水顺性而行,没有犹太、基督教对性快感的罪咎或打压,不认为性必须为了生育才可进行,也没有汉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教条,对性事基本上是自然而然随遇而安。里格村的拉克甲阿玛(现已过世)便是经典范例。甲阿玛的母亲生了九个儿子,整家愁烦深惧后继无人,最后才生了甲阿玛这个唯一的女儿,举家欣喜若狂。甲阿玛十五岁开始走婚时,母亲跟她说:
“女儿,交情人是光彩的事,不要偷偷摸摸,也不必害怕,应大方坦然。”可惜交往才十来天,此男子便要求结婚,甲阿玛非常失望,坦言根本不可能,母亲必定把他轰走,因为她是九个哥哥后千辛万苦才得来的独女。甲阿玛先后与多位情郎走婚,与其中三位生了十个孩子,令拉克家后继有人。 继续阅读“没有性压抑与性否定”
一个34岁女硕士的婚姻策划书
一、策划目的
在35岁来到之前嫁给一个好男人。
二、背景研究
1.宏观环境分析
社会越来越让人迷失,缺乏安全感。男婚女嫁还是基本的社会构成模式。普遍特征为男人以貌娶人,女人因房嫁人。
2.市场情况分析
在大陆地区的婚嫁市场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持身待嫁女性。据调查,其中30岁以上的女性数量远多于男性。处于30-40岁之间的高学历未婚女性基本独立,不愿将就,成为尴尬的小众群体,因为她们已经丧失青春与美貌,徒然拥有不切实际的灵魂这劳什子,在物质至上的年代,已经丧失了核心竞争力。她们不愿意成为男性的基本消耗品,又不具备成为男人倾慕的奢侈品(三围火爆,青春美貌)的资格。而目标人群或未婚或离异,其需求对象以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为主。喜欢找比自己小N岁的女子,已离异又具有较高身份的男性更狠,非青春貌美刚毕业女大学生不娶。同时同性恋人群又流失了一部分资源.所以市场前景黯淡,不被看好。 继续阅读“一个34岁女硕士的婚姻策划书”
老外:中国式结婚太实际 门当户对像买东西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在西方,结婚一定是件很浪漫的事。男女在一起,不讲什么条件,一定会花时间好好体味爱情酿造的醇香。如果没有浪漫,人们经常会觉得这不是爱。
在中国,我发现情况和在瑞典大不一样。中国人很喜欢讲究门当户对。这件事,对我们西方人来说有点儿抽象。我的理解是,这仿佛有点像做生意,一切讲究实用。你去买一件东西,首先会看看这个东西怎么样?它什么颜色?大小、款式如何?这一切考虑好了以后,在众多符合条件的商品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而且,时机也关键。比如说,我大学毕业了、找到了工作、年龄还不太大,找一个合适的妻子或丈夫应该是现在,那么我出去找一个吧!把一个标准的“商品”找到以后,我们就结婚吧。很快很方便! 继续阅读“老外:中国式结婚太实际 门当户对像买东西”
视“处女”、“吃亏”、“寡妇”为荒唐
作者:周华山 来源:《无父无夫的国度》
编者按:婚姻制度决定了观念。
摩梭语言里没有处女、贞节、处女膜、失贞、寡妇等概念。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女人的身体与所谓贞操,就不是从属男人的财产象征,更不会双重标准地建构“男人可以四处留情,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父权道统。在摩梭文化里,女人的男伴、丈夫、父亲。舅舅以至兄弟,皆无权于预她的感情事。女人感情、财产及对男人没有弱者意识或依赖感。
笔者在永宁摩梭听过关于“处女”的最精彩发言,来自男人。咏米达史(66岁)就表示:“选伴侣最重要是人品,是否善良、勤奋、为家人着想,最怕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以及随便乱走婚的人。至于是不是处女,有什么相干呢?”阿娜窝阿纳(61岁)更强烈反对“处女”这个观点:“摩梭没有处女这个观念,你解释了半天我也是不太理解,看人不应这样看,我们应该尊重妇女,不尊重妇女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母亲。”丹曹捷(41岁)有一位非常稳定、恩爱的伴侣,三个孩子皆住在伴侣家,大儿子是女伴与前任男伴所生。当问及曾否“介意”伴侣并非“处女”时,他说: 继续阅读“视“处女”、“吃亏”、“寡妇”为荒唐”
“未婚妈妈”和“私生子”
作者:周华山 来源:《无父无夫的国度》
编者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代人的一夫一妻制前提下的情欲生活,无论被歌颂成如何幸福美妙,都逃不脱经济利益和被占有的泥潭。摩梭人的走婚,使摩梭男女享有自由自在、没有经济利益,没有相互占有的情欲关系。相比之下,一夫一妻制下的东西方社会的人们虽然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但他们的情欲生活却很可怜。
建议大家都去读一下《无父无夫的国度》,我们可以从摩梭人的生活中获得启发。
在主流社会里,“未婚妈妈”与“私生子”是妇女的梦魔,是对父权资产逻辑(即男人透过婚姻来拥有孩子及财产)的颠覆与挑战,故此会被父权社会打压为“淫乱”、“不道德”、“坏女人”。女性被认为是属于父系家族,贞操就代表着女性的价值。但凡两性有性接触都会被视作女性吃亏,因为“失去”最宝贵的“贞操”,换来是父系家庭的占有与保护,代价却是失掉女性自身的独立自主权,性方面更必须严守妇德。摩梭妇女终生与母亲及自己的孩子同住,孩子不属于父亲或父系家族,故根本不存在“私生子”或“未婚妈妈”。母系家屋体制今男女间的性接触完全离开(男)占有与(女)吃亏的赚赔逻辑,女性怀孕生育总是母系家屋受惠,男方不赚也不亏。性论述完全是双方自愿的分享交流,绝非胜负成败的竞争、占有与排斥。摩梭男人讲述感情事,态度总是平和坦诚地诉说,没有炫耀对方的处女身份,也不会靠占有对方来肯定“男性雄风”,而即使女伴移情别恋,男人也处之泰然。
美国女性单身主义者人数过半 亚裔结婚率为最高
来源:华夏经纬网
中新网纽约2007年1月16日电(邓悦)据《纽约时报》报道,人口专家表示美国女性可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第一次单身主义潮流。
该报引述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称,在二OO五年,全美有一半以上(百分之五十一)的女性表示她们单身居住,首次超过了和丈夫同住的女性比例。 继续阅读“美国女性单身主义者人数过半 亚裔结婚率为最高”
过半数美国女性“享受单身”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美国《纽约时报》16日公布的一项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2005年,51%的美国女性没有一起生活的配偶。专家指出,已婚夫妇在美国家庭中占少数,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调查显示,高达51%的美国女性称自己没有和配偶一起生活,而这个数字在1950年和2000年分别为35%和49%。 继续阅读“过半数美国女性“享受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