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银河博客
前些时去访问匈牙利,与匈牙利的社会学同行座谈时,听他们讲到匈牙利人的婚姻状态,很是诧异。目前在匈牙利,在适宜结婚的人群中,只有一成多的人进入婚姻,剩下的人分为三大群体,一群是独身者,另一群是同居者,还有一群被称为LST(英文分居伴侣live separate together的简写)。目前,在中国的大城市也出现了一种“周末夫妻”现象,这一现象又被叫做“婚内单身”,与匈牙利的分居伴侣相似。它指的是夫妻两人同城相处却各有住处,定期相聚,分居的原因不是不可抗的客观原因和感情矛盾,而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继续阅读“分居伴侣与周末夫妻”
最后的严刑峻法
来源:李银河博客
昨天一整天,采访电话一直没断,因南京换偶案宣判,马尧海被判三年半,这是近三十年来唯一的一起因换偶判罪的案例。
目前我国涉性的法律有两大类六项。两大类是按有无直接受害人来划分的:强奸、奸淫少女和侮辱妇女这三项罪名是有受害者的性犯罪;聚众淫乱、卖淫和淫秽品三项是无受害者的性犯罪。在我看来,我国有关性犯罪的法律中,有受害者的犯罪的法律条文问题较小,而无受害者的犯罪的条文问题较大。其中,数聚众淫乱罪问题最大。 继续阅读“最后的严刑峻法”
李银河:公权力干涉私生活 如何避免是大课题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本文导读:今年3月2日,李银河曾经通过人大和政协委员向两会提交提案:建议取消“聚众淫乱”罪。引起舆论哗然。昨日,晶报记者对李银河进行了专访。
公权力干涉私生活
如何避免是个大课题
社会学家李银河接受晶报记者专访
马尧海成为公众关注的人物后,先后有李银河、方刚等著名学者发表文章,对他进行声援。性社会学家李银河旗帜鲜明地在博客里提出:“世界各国大都没有惩治换偶活动的法律,因为这类活动并没有超出多数社会约定俗成的性活动三原则:自愿,隐私,成人。此类活动没有受害人(不是强奸和猥亵),甚至没有受损的社会关系(婚姻)。如果说一般的婚外性关系应当受到违反婚姻道德的指责,那么换偶活动连婚外情的破坏级别都达不到,因为它是夫妻共同商议的结果……不夸张地说:惩罚换偶的法律不仅伤害了当事人的基本权利,而且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我们中国的形象现在在世界上越来越正面,富裕,文明,人民有尊严;而惩罚换偶则将大大给我们国家的形象抹黑,好像我们还是一个不开化的野蛮国家。爱国的朋友们,大家起来保护国家的形象,保护涉案人员的人权。”
今年3月2日,李银河曾经通过人大和政协委员向两会提交提案:建议取消“聚众淫乱”罪。引起舆论哗然。
昨日,晶报记者对李银河进行了专访。
晶报:自愿,隐私,成人。这三个原则是谁提出来的?“世界各国”是说所有国家么? 继续阅读“李银河:公权力干涉私生活 如何避免是大课题”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
作者: 猜火车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很偏僻的农村,很多人会说农村有什么不好,那是您没有见过真正的农村!因为没有公路,那个村庄离最近的汽车站也要二十公里左右,进出村以前都是靠走,后来依赖自行车。村里的街道同样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风一吹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并且泥浆里还有随处可见的牛粪、马粪、驴粪、猪粪、羊粪和鸡鸭粪便等,因为在哪里牲畜没有圈养的习惯,并且排便都要赶到大街上,怕脏了自家的院子。村里的人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吃过新鲜的蔬菜,因为哪里的土地只生产萝卜和白菜,当然还有红薯,如果红薯也算蔬菜的话。所以他们只能吃腌萝卜和腌白菜,别跟我说为什么腌不炒呀,谁都知道炒的比腌的好吃,但为怕费油他们轻易不炒菜,除非过年或者家里来了亲戚。我是到了大学才在食堂里吃了生命中的第一根油条。医疗保障就更别说了,象我的爷爷,生病了只能等死,因为没钱看病。后来终于送到医院了,差两块钱的医药费医生就不给开药,那还是国营的卫生院呢,我们全家人都给医生跪下了还不行,只能眼睁睁看着爷爷死在了医院里。真别告诉我农村在发展,至少我小到现在近三十年了还没有看到我出生的那个村庄有任何变化,我不知道有生之年我能不能看到。 继续阅读“宁做三奶,不嫁穷人”
马晓海涉嫌聚众淫乱罪一审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人员:
接受被告人马晓海的委托,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指派我担任被告人马晓海涉嫌聚众淫乱罪案中马晓海的一审辩护人。辩护人查阅了全部卷宗材料并会见了被告人马晓海,广泛查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权威的刑法学资料和相关判例,又经一天的法庭调查,从而对本案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辩护人认为被告人马晓海不构成起诉书指控的聚众淫乱罪,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规定,依法发表辩护意见如下,请合议庭参考和采纳。
继续阅读“马晓海涉嫌聚众淫乱罪一审辩护词”
为多边恋一辩
作者:李银河
爱的排他性到底是天性使然还是社会建构?人们看到雄性动物为争夺一个雌性斗得你死我活,自然而然想到爱的排他性是天性使然。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男女关系中也充满了妒忌、独占欲与情杀,难道这还不能证明爱的天性是排他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证据表明,爱可以不是排他的。其中最主要的证据来自被称为多边恋的一种新社会潮流,也可以说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崭新的人际关系。在西方国家,实行多边恋的人们组织了自己的协会,出版了自己的刊物书籍,他们所形成的亲密关系是在三人或更多的人之间,一种新的家庭婚姻组合方式。他们的存在向爱的排他性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他们的存在证明,爱的排他性并不是人的天性,而是社会的建构,是社会为了子女养育、为了财产继承、为了养老等功能而建构起来的一种伦理道德,一种思维方式。天长日久,人们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于是不能再想象不排他的爱情,不排他的关系。 继续阅读“为多边恋一辩”
实录:老婆帮我物色床伴
记得《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不知道我的家庭是算幸福的还是不幸的。
我和老婆已经结婚十九年了。我们两是小学、中学、高中时的同学,刚工作的时候又在一个单位里工作过。老婆小的时候是一个聪明的女孩,人很厉害,我们男生都有些怕她。老婆是我自己主动追到手的,还是从别人手里抢来的。
记得当时是老婆从学校毕业回来分在了我所在的班组实习。女大十八变,聪明的她也变得有些女人味了,更主要的是因为她的聪明表现出的气质与众不同。听说她在学校里已经有了男朋友,而且经常会看到她男朋友给她写来的信。为了接近她,我经常会帮她送信,想听她说那声谢谢。而她呢,有时候她也真的是淡淡地说声谢谢的,但也有时候可能是等信等久了,看到我送给她信的时候她会高兴地连声说几次谢谢你,谢谢你的,好像是我能决定她的信的到来似的。 继续阅读“实录:老婆帮我物色床伴”
男女双重标准批判
作者:李银河
在我们这个持续了几千年的男权制社会中,在性规范上盛行男女的双重标准。这个双重标准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男人的性活动越多越好,女人的性活动越少越好。
对男人的性活动,人们永远给予正面的评价,如果一个男人有很多性经验,那只能说明他有钱、有权、有闲、有魅力甚至是身体好;对于女人的性活动,人们却永远给予负面的评价,如果一个女人有很多性经验,则说明她轻贱、放荡、不知廉耻,人们会无情地将她唾弃,就像对待木子美那样。 继续阅读“男女双重标准批判”
[转贴]女人最好一辈子不结婚
2008年使我最难忘的事,是我结婚了。 结婚后,一切都变的不同,柴米油盐取代了风花雪月。锅碗瓢盆进行曲成了生活中的主要乐章。我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给我带来了什么?有时候我想:当个女人最好一辈子不结婚。也难怪,两个人毫无悬念的住在了同一个屋檐下。每天早上蓬头垢面,争抢卫生间和洗漱盆。再有诗意的人也憋不出一首诗来。有时候,吃罢了晚饭,将碗筷收拾了,看着沙发上那个挺着肚肚看电视的男人,真的有种如在梦中的感觉。 继续阅读“[转贴]女人最好一辈子不结婚”
〔转贴〕夫妻交换行为的合理性论证—-基于社会调查的理性分析
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参加夫妻交换行为的夫妻在36-40岁,建立了事业,在生了孩子之后开始夫妻交换。典型的夫妻交换者结婚1.5次,婚姻持续了10.5年。夫妻交换者重视婚姻价值,婚姻中的人比单身者更容易参加夫妻交换活动,他们认为“人性”是好的。62.6%夫妻交换者认为夫妻交换促进了他们的婚姻和关系,35.6%认为夫妻交换后婚姻质量没有变化,1.7%认为夫妻交换后婚姻质量不如从前了,对此女性和男性的评价是一致的。
有学者认为,夫妻交换行为对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稳定有促进作用,极大地丰富夫妻双方的性的多样化体验,而极少地威胁到婚姻本身。但为了使夫妻交换不影响到婚姻,夫妻交换者也发展出一些规则,比如过份的热情和爱情卷入与他人的性行为是被禁止的,还需要用谨慎与策略去降低嫉妒心。 继续阅读“〔转贴〕夫妻交换行为的合理性论证—-基于社会调查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