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是中国社会对男人的要求。这个说法不知是哪个朝代、哪个龟儿子兴起的?搞到中国的男人们从孩提时期就要头悬梁锥刺股,全然失去了儿童的乐趣;到了青春期就更神经兮兮,相信这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近在眼前的颜如玉却视而不见,或者是不敢见,本来是生龙活虎的年龄,却全然没了朝气;到了二十八、三十岁,自然是没有几个合乎立起来的标准,结果人没立起来,就连老二也受了牵连,立不起来了。君不见中国足球队的棒小伙们老是射门不得入吗?
中国男人们所受的苦难是西方国家的男人们不可想象的,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他们不但被其他国家的男人们嘲笑,还要受中国女人们的数落。究其根源就是那“三十而立”的诅咒。
“三十而立”是一个学位、职位、财富,三位一体的目标,一个大而全的目标。中国人是讲实惠,但是又更要面子的民族。哲学可说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可搞哲学的发不了财,也拿不到高薪水,所以这虽然是件很挣面子的事情,聪明人是不会去做的,中国近代也就没有出过什么了不起的哲学家。摆地摊是件没面子的事情,有选择的中国人都不会去摆地摊。可在中国开始市场经济之初,摆地摊却是最实际、最容易赚钱的方法。结果,就让一批没有什么选择,不得已才去摆地摊的人发了财。人们心生妒忌,骂这些人“爆发户”。
在海外,问一个华人小孩长大了做什么,答案十之八九是“律师、医生”,因为律师、医生既有面子,又能挣钱。在同一个国家,问一个白人小孩长大了做什么,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木匠、画家、警察、厨师、…”
中国人之所以看重读书,并不是他们爱做学问,而是因为读书是最有可能达到学位、职位、财富,三位一体这个“三十而立”目标的途径。于是全世界的华人社会,不管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还是新加坡的孩子们都被读书压得喘不过气来。大家都指望着进名牌大学,进大公司,做律师、医生、高级经理。所有的人都挤到一条路上,即便本来是一条阳光大道,也难免被挤得水泄不通。
除了实惠外,中国人的“三十而立”看重的更是面子。面子上的成功,比实际上的成就更加重要;面子上的风光,比实际上的幸福更加重要。所以,“三十而立”不光是为自己而立,更是为了父母、祖宗,还为了立给别人看!所以,中国人窃取功名的事件屡出不穷,连高等学府也难以避免;中国人的高官、富翁买学位的大有人在。
在这种氛围下,一个人的个人特长、爱好、内心的呼唤,以至生活幸福,都很容易被人,包括他自己忽视。一切个人的因素都要为“三十而立”这个目标服务,为这目标而牺牲。结果,一个本来可以成为优秀厨师的人,却成了庸医;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快乐的乐手的人,却整天泡在财务报表里。所以,从个人角度,中国人比西方人活得累,活得不幸福;从社会角度,中国的创造力比西方差,因为只有在个人的特长、爱好、内心的呼唤得到尊重,有自由发挥余地的条件下,创造力才能迸发。
“三十而立”的诅咒造成的是一大群平庸的、劳累的、不幸福的人。去TMD的“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