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考的龙儿
我所言的自在的人生是如此状态下的人生:冯友兰先生去世前几月曾与人言自己彼时的感受。他引了一句诗说:“海阔天空我自飞。”我被冯先生深深打动了。
所打动我的是那一“飞 ”。记得求学时曾读过一篇小说,是一位美国作家写的。内容是讲述一只名叫乔纳森的海鸥,他喜欢飞翔。别的海鸥学会了飞就罢了,因为足以猎到小鱼小虾;然而他不,他喜欢飞翔,一直飞啊飞,想要超越自己飞行的极限。他欲求的是那飞行的“道 ”。
过去曾看到弘一法师化去前的书迹,四个字:悲欣交集。我现在体会到了这些先哲的感受。我又想起《论语 》上夫子的话: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此的人生,大约才是自由的人生。
人自出生之时起,就开始了漫漫的人生路程。童年时,无忧无虑,可称之为自发的人生;童年过后,人慢慢长成,思考渐多,于是就来到了自觉的人生的阶段;再后来,心智成熟,一切洞然,如以上几位先贤,人生进入圆融之境,达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生命就象一条大河,他永在运动、变化。至于自在之境者,置其本命于大河之上,观照其本身的变化,而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他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知道自己过去的得失,然而他无所矫命,他坦然接受。他是智慧的实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生命如同此江,观照如同此月;渊明有诗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自在 ”如同此诗。
此前所言之“自在 ”,意思是绝对的自在。然在现实的生活中,绝对自在的境界一般人似难以达到;于我等而言,相对的自在是可能的。此是何意?
相对的自在是要我们与环境相顺应,此种自在是环境许可下的自在。同时,相对的自在对于合适的人生帮助甚大。它即要求人不陷于流俗,又不象纯粹的自在那么不可捉摸。它是一般人通往绝对自在的阶梯。